技術開發合同中風險責任的確定
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有效時期為2020年12年31日止,屆時與《民法典》相沖突的條款失效,由新頒布的司法解釋替換。
《民法典》生效前的規定:
依《合同法》第338條規定,對技術開發合同履行過程中可能發生的風險責任,按下面的方法進行分擔:
1、技術開發合同履行過程中,因出現無法克服的困難,致使研究開發失敗或者部分失敗的,該風險責任由當事人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在合同生效后,當事人雙方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仍不能確定的,風險責任由當事人合理分擔。
2、當事人一方發現因無法克服的困難可能致使研究開發失敗或者部分失敗的情形時,應當及時通知另一方并采取適當措施減少損失。沒有及時通知并采取適當措施,致使損失擴大的,應當就擴大的損失承擔責任。
相關知識:合同條款的法律風險防范技巧
1、審查合同雙方名稱及法定代表人
根據我國公司企業登記法律法規的規定,企業名稱一般由以下幾個部分構成,即注冊區域名稱、字號、行業、責任形式等幾個構成要素。如果企業名稱表述不規范,工商管理機關將拒絕企業注冊申請。因此,如果最后簽訂的書面合同中雙方的企業名稱表述出現錯誤,則被錯誤表述的一方可能會被認定為不是合同的一方當事人,其將不能享有合同上的權利或要求其承擔合同上的義務。
2、審查合同名稱和內容是否一致
合同法對現實生活中比較典型的合同作了類型化的規范,合同類型不同,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不同,可適用的法律規則也不一樣。因此,對于某些根據合同文本可能會對合同的類型和性質做出兩種以上判斷的情況,合同名稱的準確尤為重要,否則對履行合同或者在發生爭議時適用法律條款徒增困難。以超市儲物箱發生盜竊案為例,如果超市向消費者提供儲物箱的行為是一種保管合同,則超市應對消費者的損失承擔責任,如認定為借用合同,則超市不會承擔任何責任。因此合同類型不同,適用的法律規則不同,最后的法律效果可能完全迥異。因此審查合同必須保證合同的名稱是否與合同的內容完全一致。
3、審查合同生效條件
合同成立和合同生效是兩個不同的法律概念,合同成立是一個事實的判斷,是一種過錯責任,但這種責任不是合同上的違約責任,法律上稱之為締約過失責任,賠償范圍為對方在締結合同的過程中發生的費用和遭受的損失;合同生效是一個法律判斷,就是雙方必須根據合同的規定履行合同上的義務,否則違約方應向守約方承擔違約責任,賠償范圍為對方根據合同可得利益的損失。
對于這個問題大家看完本文之后都清楚了吧,這也是很多公司可能會遇到的情況,大家需要有這方面的了解,才能更好的減少一定的風險,避免公司出現相關的經濟損失才是重要的事情。如果您有其他問題,歡迎咨詢律霸網專業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管轄權異議需要聽證嗎
2021-02-07鄰居違章裝防護欄遮擋光線如何處理
2020-12-10勞動監察和勞動仲裁哪個快
2021-02-11私營企業是一般納稅人嗎
2021-02-21個人房屋抵押合同怎么寫
2020-11-14共同債務人和連帶債務人的區別
2021-03-05離婚后孩子的探望權婚姻法如何規定
2020-12-07父贈與繼子房產兒子有權反對嗎
2021-01-25交通事故受害人的誤工費的賠償
2021-03-09贍養老人的繼子能分撫恤金嗎
2020-12-08女子水上樂園溺亡游樂園有責任嗎
2020-12-06房改集資房屬于什么性質
2021-01-17漢中市事業單位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1-01-17哺乳期內被調崗
2021-01-28涉外勞動爭議管轄權歸屬問題解答
2021-01-23勞動爭議業務提成算工資嗎
2021-03-21合同三年可以辭退嗎
2021-01-29同一外資保險公司可以同時兼營財產和人身業務嗎
2021-02-13新手上路車禍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1-03-05當保險人與投保人對于保險合同的條款有爭議時,如何處理?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