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中不可抗力主要是指什么
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有效時期為2020年12年31日止,屆時與《民法典》相沖突的條款失效,由新頒布的司法解釋替換。
《民法典》生效前的規定:《合同法》第九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
(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
(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一百一十七條?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當事人遲延履行后發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責任。
本法所稱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所謂不可抗力,是指合同訂立時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構成不可抗力必須具備以下要件:
A.不可預見的偶然性。不可抗力所指的事件必須是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不可預見的事件,它在合同訂立后的發生純屬偶然。當然,這種預料之外的偶然事件,并非是當事人完全不能想象的事件,有些偶然事件并非當事人完全不能預見。但是由于它出現的概率極小,而被當事人忽略不計,把它排除在正常情況之外,但結果這種偶然事件真的出現了,這類事件仍然屬于不可預見的事件。在正常情況下,判斷其能否預見到某一事件的發生有兩個不同的標準:一是客觀標準,即在某種具體情況下,一般理智正常的人能夠預見到的,該合同當事人就應當預見到。如果對該種事件的預見需要一定的專門知識,那么只要具有這種專業知識的一般正常水平的人所能預見到的事件則該合同當事人就應當預見。二是主觀標準,就是在某種具體情況下,根據行為人的主觀條件,如當事人的年齡、發育狀況、知識水平、職業狀況、受教育程度以及綜合能力等因素來判斷合同當事人是否應該預見到。
B.不可控制的客觀性。不可抗力事件必須是該事件的發生是因為債務人不可控制的客觀原因所導致的,債務人對事件的發生在主觀上既無故意,也無過失,主觀上也不能阻它發生。債務人對于非因為可歸責于自己的原因而產生的事件,如果能夠通過主觀努力克服它,就必須努力去做,否則就不足以免除其債務。
常見情況有:1.自然災害、如臺風、洪水、地震;?2.政府行為,如征收、征用?3.社會異常事件,如罷工、騷亂。
相關法律規定
合同法第九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
(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
(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一百一十七條?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當事人遲延履行后發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責任。
本法所稱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以上就是關于不可抗力的一些法律知識,在現實中不可抗力的鑒定與分辨是具有一定難度的,其主要標準是看當事人是否能預見以及客服的情況。因此建議合同當事人在陷入爭議時咨詢專業律師,以免造成損失。如果對此還有疑問,律霸網還提供在線律師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運輸合同中稅款由誰承擔
2020-11-22打官司沒錢請律師該怎么做
2021-01-24股權眾籌融資是否涉嫌非法集資
2021-03-20監察機關留置最長期限
2020-11-30值得參考的反擔保(保證)合同
2021-01-09車禍評殘需要多少錢
2021-01-09如何區分票據無效和票據變造
2020-12-25二審期間可以申請財產保全嗎
2021-01-19離婚后坐牢前妻孩子可以探望嗎
2021-03-24女人出軌男人打死不離婚,女方如何起訴離婚
2021-02-19本人贈與父母房產需配偶簽字嗎
2021-03-03霸王條款是合同欺詐嗎
2020-11-29哪些遺產可以繼承,范圍有哪些
2021-03-03辦理房產贈與公證錄音錄像嗎
2020-12-26保密協議如何無效
2021-02-24企業停產放假經濟補償金標準
2020-12-02壽險投保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8產品質量責任保險承保哪些責任?
2020-12-04新《保險法》體現三大亮點
2020-12-16車上人員險何時不賠償
202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