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征用承包地要不要解除合同
案情簡介:
原告:北京市朝陽區來廣營鄉立**村民委員會
被告:北京***工程有限公司
2001年12月7日,立**村委會作為甲方與作為乙方的司-鐸簽訂《土地承包合同書》,約定:甲方將東至清河營村排水溝,西與南為京包鐵路(及北京市新建輕軌線),北至公路,呈三角形地塊,總面積126.2畝的土地發包給乙方;乙方為實現北京市七十萬公頃“綠色屏障”包圍京城,實現今年“五河十路”綠色工程,實現2008年“綠色奧運”,承包該土地后建設“**竹園”花園,作為北京市綠化配套;承包期限自2002年3月1日起至2032年3月2日止,期限30年;承包費用分兩期標準,第一期自2002年3月1日起至2017年3月1日止,每年承包金為95?500元;第二期自2017年3月1日起至2032年3月1日止,每年承包金額為143?250元;在乙方承包期間,雙方任何一方除不可抗力因素外,違背各自所應承擔的義務和責任視為違約,違約方要按法律規定賠償給對方經濟損失;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解除合同:本合同履行期間如土地荒蕪(注沒能達到40%以上綠化不可抗終止合同。不可抗拒因素除外,甲方有權終止合同)等。
合同簽訂后,立**村委會將上述土地交給司-鐸,司-鐸支付立**村委會土地承包金50?000元,此后未再支付承包金。2002年9月3日,**公司注冊成立,**公司成立后,由該公司使用上述承包土地。就承包土地的具體使用,各方當事人于法院庭審中均認可司-鐸及**公司種了樹,但就具體情況不能達成一致。司-鐸、**公司認為其完成了合同要求,立**村委會則認為未達標,承包土地荒蕪。
2005年12月3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作出《關于朝陽區2005年度批次城市建設用地征地的批復》,同意北京市土地整理儲備中心朝陽分中心實施奧運森林公園平衡資金用地北苑集團中區南部地區C區土地一級開發使用,包括涉案司-鐸承包在內的土地31.9958公頃(479.94畝),并按規定辦理相關手續,繳納相關稅費,其中建設用地13.1217公頃,在完成土地一級開發工作后,納入政府儲備,公開入市交易。
立**村委會將上述土地發包給司-鐸承包經營,已經其村民代表大會討論全體同意,并報北京市朝陽區來廣營鄉人民政府批準。
司-鐸在承包土地上擬建設的“**竹園”花園項目未能得到有關規劃主管部門的批準。
法院判決:
法院認為,由于涉案土地已經政府相關部門批準征用,由北京市土地整理儲備中心朝陽分中心用作實施奧運森林公園平衡資金用地,本案土地承包合同已無繼續履行的可能,故立**村委會請求解除合同應予支持。司-鐸及**公司以涉及賠償問題為由不同意解除合同,理由不能成立。
立**村委會請求司-鐸、**公司給付承包費,但是根據承包合同的約定,司-鐸承包土地用于建設“**竹園”花園作為北京市的綠化配套,其承包期限為30年,自2002年3月1日起司-鐸開始承包土地,至2005年年底承包土地被國家征用,其僅實際承包3年多的時間,訂立合同時所預期的收益無法實現,因此法院結合司-鐸使用承包土地的實際情況,對立**村委會主張的司-鐸、**公司給付承包費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至于司-鐸、**公司提出的其在承包土地投入的賠償問題,其可另行起訴解決。
律師解析:
依據我國合同法的規定,在合法的前提下,根據當事人的意識自由訂立的合同是有效合同,本案的被告和原告遵守中國法律的前提下,與2001年12月7日,立**村委會作為甲方與作為乙方的司-鐸簽訂《土地承包合同書》,沒有違法內容,雙方意思表示真實,并約定,合同約定的承包期內,雙方任何一方除不可抗力因素外,違背各自所應承擔的義務和責任視為違約,違約方要按法律規定賠償給對方經濟損失;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解除合同:本合同履行期間如土地荒蕪(注沒能達到40%以上綠化不可抗終止合同。不可抗拒因素除外,甲方有權終止合同)等。該合同合法有效。所以該合同可以解除。
合同的解除必須具備一定事由,因為合同一經有效成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雙方當事人必須遵守,不得擅自變更或解除,這是合同法的重要原則。只是在主客觀情況發生變化。使合同履行成為不必要或不可能的情況下,才允許解除合同。在我國《合同法》第94條就明確規定了,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實現,該合同失去意義,應歸于消滅。在此情況下,我國合同法允許當事人通過行使解除權的方式消滅合同關系。在本案中,雖然雙方當事人約定里合同的承包期為30年,但是在該合同履行的第三年,該土地被國家征用,那么合同的履行就不可能,既然不可能,就只能解除合同,也只能解除合同,何況當事人當年在簽訂合同時做了明確約定,約定當合同遭遇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時,由原告行使合同的單方解除權解除合同,所以現在在國家征用該承包地后,合同已履行不能,原告有權利主張解除該合同,被告方必須遵守。合同履行不能,已經不能實現當初訂立合同的目的與動機。該合同已經沒有繼續履行的必要了。
合同解除后,解除的效力溯及既往,表示依據該合同所產生的一切權利義務都要重新定性,法律對此有明文規定。
依據我國《合同法》第97條的規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請求恢復原狀或者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并有權要求賠償損失。本案中,被告可以要求原告賠償在合同解除后所產生的損失,這是合法。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政府征用承包地要不要解除合同”問題進行的解答,政府征地是屬于不可抗力因素的情形,依據合同法規定,合同當事人是可以解除承包合同的。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對抗環保強制措施怎么處理
2021-02-13犯罪過追訴時效了怎么給黨紀處分
2021-01-10股東的個人財產和公司財產的區別
2020-11-11離婚賠償的條件與程序
2021-03-07怎樣確定贍養費標準,贍養費包含哪些費用
2021-02-28協商解除勞動合同需要支付補償金嗎
2021-02-14企業經營不善降薪是否違法
2020-11-30承租人變更有訴訟時效嗎
2021-01-02房產抵押擔保是否必須公證
2021-01-12很少盡贍養義務能分撫恤金嗎
2021-02-26銀行業監督管理的職責
2021-01-31格式合同的具體表現有哪些
2021-02-22檢察院受理土地糾紛嗎
2021-01-12賠償金和經濟補償的不同之處是什么
2020-12-14關于試用期的規定有哪些?
2020-11-26試評勞動教養制度
2021-01-08提前半個月辭職合法嗎
2021-03-10關于終身人壽險的相關知識
2020-11-11保單轉讓需要經保險人同意嗎
2020-11-25人身保險不適用代位追償的原因是什么
20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