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三位作者都有一個相同觀點,就是“無履行期限的債務在債務人未同意履行債務、債權人未向債務人請求過清償債權,訴訟時效期間不起算。”而且崔*遠先生還特意提到德國學者拉*茨先生的一個觀點:“時效的開始不僅要考慮請求權的發生,也要考慮到請求權的到期”[3]其實,德國另一民法學者**庫斯也持有基本相同的觀點。這位學者在論述“消滅時效的開始”的相關內容中寫道:“《民法典第一草案》第158條第1款規定得更為明了:‘消滅時效,于法律上可以要求履行請求權(已屆清償期)之時開始。’雖然這一句話沒有成為法律,但由于它的實質內容是正確的,因此被視為現行法的組成部分。這說明,問題的關鍵不是請求權的產生,而是請求權的已屆清償期。”該學者還進一步舉例來進行說明“以消費借貸為例,要求償還貸款的權利的消滅時效,并不是在發放貸款之時起算,而是在貸款已屆清償期時才開始起算。”[4]筆者對此觀點深表贊同。實際上,筆者也對德國民法典第198條以請求權的成立或產生作為訴訟時效起算的一般標準持批評意見,但奇怪的是盡管此條規定受到法學理論界的批評,但在2002年1月1日施行的《債法現代化法》對德國民法典的修訂中并未對其進行實質性的修改或改變(相關內容請參見《德國民法典》第198條、《德國債法現代化法》第199條、第200條)[5],受閱讀資料的限制筆者無法得知原因。而且筆者也對我國民法通則第137條以“權利被侵害”為訴訟時效起算的標準持批評態度,主要是此標準過于狹隘等原因,例如無法包含其他“權利未被侵害”時的訴訟時效的起算等問題。如在無因管理之債的訴訟時效中,誰“侵害”了誰的權利?侵害了何種權利?等等。關于訴訟時效的起算標準的選擇與確定,筆者將另行撰文進行探討,此處不再贅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轉讓商標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1-01-20商標還在公示期可以轉讓嗎
2020-12-13對未成年監護人有異議怎么辦
2021-01-04人身傷害侵權人死亡有誰賠償
2021-01-01交通事故中能扣車多久
2021-02-24已取得預售還可以做在建工程抵押嗎
2020-11-19不得抵押的房地產有哪些?
2021-02-25簽訂住宅購買合同的注意事項
2020-12-23發現對方未履行合同義務怎么辦
2020-12-26終止勞動合同是否要支付經濟補償金呢
2021-01-18競業限制僅約定責任是否有效
2021-03-24用人單位能否在服務期內扣押員工證件
2020-12-23勞務派遣資質是否全國有效
2021-02-10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對舉證責任有哪些規定
2021-02-04再審適用勞動糾紛嗎
2021-01-13旅行社責任險與旅游意外險有什么不同
2020-12-07家庭財產保險中被保險人的義務有哪些
2020-11-24保險合同如何生效
2021-01-21如何正確區分人身保險合同和財產保險合同的不同點
2021-02-01保證保險合同糾紛怎么處理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