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追究合同的違約責任?
《公司法》第二十條第三款規定: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因此,如果可以通過一定證據,認定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有限責任逃避債務,最為常見的有出資不實、抽逃出資、利用公司獨立人格規避法律責任或逃避債務等等,就可以追究其個人的賠償責任。
合同糾紛的違約責任是怎么認定的
(一)合同約定違約責任的情形
合同有約定違約責任的,依據合同約定內容來履行違約賠償責任。在合同法實務中,確定合同違約責任采取無過錯責任原則,只要查明當事人確沒有履行合同的事實,只要排除了不可抗力的外在原因,即可認定當事人的違約成立。
無過錯責任原則的構成要件
1、損害事實的客觀存在。
2、特殊侵權行為的法定性。包括侵權行為的法定性和免責事由的法定性。沒有法律條款的明文規定,不能構成無過錯責任;同時,沒有法定的免責事由不能免責。
3、特殊侵權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4、行為人不必過錯。在認定責任時無需受害人對行為人具有過錯提供證據,行為人也無需對自己沒有過錯提供證據,即使提供出自己沒有過錯的證據也應承擔責任。
(二)合同沒有約定違約責任條款的情形
根據合同法第107條的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簡單來說,就是只要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出現違約,即使在雙方簽訂的合同中沒有約定違約責任條款,都適用該法律條款追究違約方的違約責任。
合同違約免責事由
并不是所有的違約都需要違約方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免責事由包括:
1、不可抗力(法定)
所謂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不可抗力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情形:
(1)自然災害、如臺風、洪水、冰雹;
(2)政府行為,如征收、征用;
(3)社會異常事件,如罷工、騷亂、戰爭。
2、在不可抗力的適用上,注意以下問題:
(1)不可抗力條款,可直接援用法律規定;
(2)不可抗力條款是法定免責條款,約定不可抗力條款如小于法定范圍,當事人仍可援用法律規定主張免責;如大于法定范圍,超出部分應視為另外成立了免責條款;
(3)不可抗力條款具有強制性,不得約定將不可抗力排除在免責事由之外。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全部免除責任。但有以下例外:
(1)金錢債務的遲延責任不得因不可抗力而免除。
(2)遲延履行期間發生的不可抗力不具有免責效力。
追究合同的違約責任時當事人可以通過律霸網找律師進行咨詢指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判斷當事人是否有合伙協議
2021-02-19哪些情況允許單方解除合同
2021-01-27藥店高價銷售口罩的行為觸犯刑法嗎
2021-03-17侵權責任法是否廢止
2021-02-02勞動法辭退孕婦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02留置流押條款無效的法律后果
2020-11-10探望權協議書怎么寫
2020-11-17回避是怎么回事
2020-12-02要求回避應該提交什么材料
2021-03-16著作權案件訴訟費用如何繳納
2021-03-03對仲裁裁決不服的能否要求重新仲裁
2020-12-13拿別人銀行卡取錢算盜竊嗎
2020-11-12集資房與經濟適用房的區別
2020-11-28房地產業的發展商與投資商的區別
2020-12-08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
2020-12-12競業限制承諾書有效嗎
2021-02-26事實勞動關系屬于勞動關系嗎
2021-03-21休產假期間社保斷一個月如何處理
2021-03-20宜昌市員工離職補償金標準
2021-01-20加班工資不按國家規定發該怎么做
20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