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違約金如何約定才合法
約定違約金屬于當事人意思自治的產物。當事人是否約定違約金及是約定具體違約金額還是約定違約計算方法法律原則上不加以禁止。但為穩定社會秩序,防范金融風險,違約金又要受到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的限制。因此,確定違約金時,既要權衡雙方對違約金的約定體現懲罰性質,又要通盤考慮違約所造成損失彰顯賠償功能。故通說認為,我國違約金兼有賠償性和懲罰性的雙重屬性,賠償性體現了違約金的基本功能,懲罰性體現了違約金的特殊功能。
由于約定違約金具備雙重功能,故在具體案件中確定約定金時,應嚴格依照《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規定處理,即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低于造成的損失,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針對何為“過分高于”,最高院在《合同法解釋(二)》第二十九條規定以30%為臨界點,即約定違約金不得超過造成損失的30%。
由于最高院設定了違約金的上限,因此在司法實踐中,當守約方主張違約責任時,違約方通常均會抗辯雙方約定的違約金過高,希望法院或仲裁機構予以調整。然而,由于案件類型各異且違約造成的損失在大多數案件中不直觀無法評估,故在確定違約金時存在不同的理解和做法。
(一)“違約損失”存在量化的情形
違約方造成的損失能具體計算或者通過鑒定方式明確,該類案件可直接適用相關法律規定,確定違約金額。
如貨物運輸合同糾紛。托運方將價值20萬元貨物交與承運方運輸,雙方約定如承運方遲延運輸需承擔違約金2萬元。后承運方因故違約遲延10天,托運方要求承運方支付違約金2萬元。承運方經申請鑒定,結論為因遲延違約給托運方造成的損失僅為1萬元。
該案中,因承運方舉證證實違約損失為1萬元,雙方約定的違約金為2萬元。按照最高院司法解釋,違約金不能高于違約損失的30%,也即不超過違約損失的1.3倍。故本案違約金由法院或仲裁機構以違約造成的損失為基礎,兼顧合同的履行情況、當事人的過錯、社會經濟狀況等因素,根據公平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在1萬元至1.3萬元內進行衡量酌定。
(二)“違約損失”無法量化情形
在衡量違約金是否“過分高于”時,司法解釋只是將“違約造成的損失”作為參考標準。而大多數案件如民間借貸、買賣合同、股權轉讓、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違約方給守約方造成的損失不具體或者說無法用貨幣量化,沒有參考依據確定違約金額。
合同中約定違約金是為了讓雙方或者是多方更好的履行合同,那么違約金的約定一定要合法。以上就是關于這些問題的答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如果您需要關于這方面的幫助,律霸網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罪怎么認定和處罰
2021-02-02人身損害賠償如何區分農村和城鎮
2021-01-25公司變更經營范圍流程怎么走
2021-01-19公司經營權反擔保抵押可以嗎
2020-11-27合伙企業與個人合伙的區別
2021-03-04民事一審有終審判決嗎
2020-12-13交通賠償訴訟怎樣提交證據?
2021-02-04婚內協議書需要公證嗎
2021-03-05離婚后再進行結婚登記要離婚證嗎
2020-12-24交通事故對方全責不賠償應該怎么辦
2021-01-25房產證可以抵押給個人嗎
2021-03-08勞動合同怎么變更
2021-01-04勞動糾紛是否堅持屬地管理
2021-02-21定期人壽保險的內容有哪些
2020-12-29如何完善再保險合同
2021-02-23保險合同當事人的特殊性是如何體現的
2021-02-26車輛轉賣未告知保險公司,保險公司可拒賠嗎
2020-12-10保險公司免責條款是否合法有效
2021-03-19汽車沒保險能置換嗎
2020-12-17未盡提示和說明義務 保險免責條款屬無效
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