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隱私權包括哪四項權利
個人隱私是指公民個人生活中不愿為他人公開或知悉的秘密。隱私權是自然人享有的對其個人的、與公共利益無關的個人信息、私人活動和私有領域進行支配的一種人格權。主要包括以下四項權利:
1、個人生活自由權
權利主體按照自己的意志從事或不從事某種與社會公共利益無關或無害的活動,不受他人干預、破壞或支配。
2、情報保密權
個人生活情報,包括所有的個人信息和資料。諸如身高、體重、女性三圍、病歷、身體缺陷、健康狀況、生活經歷、財產狀況、婚戀、家庭、社會關系、愛好、信仰、心理特征等等。權利主體有權禁止他人非法使用個人生活情報資料,例如,對公民身體的隱秘部分、日記等不許偷看,未經他人同意不得強制披露其財產狀況、社會關系以及其他不為外界知悉傳播或公開的私事等。
3、個人通訊秘密權
權利主體有權對個人信件、電報、電話、傳真及談論的內容加以保密,禁止他人非法竊聽或竊取。隱私權制度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與現代通訊的發達聯系在一起的,信息處理及傳輸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個人通訊的內容可以輕而易舉地被竊聽或竊取,因而,保障個人通訊的安全已成為隱私權的一項重要內容。
4、個人隱私利用權
權利主體有權依法按自己的意志利用其隱私,以從事各種滿足自身需要的活動。如利用個人的生活情報資料撰寫自傳、利用自身形象或形體供繪畫或攝影的需要等。對這些活動不能非法予以干涉,但隱私的利用不得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不得有悖于公序良俗,即權利不得濫用。例如利用自己身體的隱私部位制作淫穢物品,即應認定為非法利用隱私,從而構成違法行為。
二、侵犯他人隱私權如何處罰?
隱私權被侵犯可以向法院起訴要求:其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
若是部分特別嚴重的侵犯隱私權的行為,如非法入侵、非法搜查他人身體等觸犯《刑法》第245條:“非法搜查他人身體、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則有可能構成犯罪。
隱私權也是公民享有的一項重要權利,隱私權被侵犯屬于違法行為,并不屬于犯罪。根據《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規定,侵犯隱私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如果公民發現他人的行為確實侵犯了自己的隱私權,在協商無果的情況下,應及時拿起法律武器,請求法院進行處理,積極維護自身權益。
哪些行為會侵犯他人隱私權
隱私權相關法律法規
婚前調查侵犯隱私權嗎,什么是婚前調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三十年前的車禍傷殘可以申請賠付嗎
2021-03-01國內互聯網金融的法律環境概況
2020-12-15交通事故傷者單方鑒定是否有效
2021-01-302019年交通事故司法鑒定費用標準
2021-02-18假釋期間什么情況會被收監
2020-12-28申請強制執行收費標準
2021-03-22發生交通事故訴訟糾紛要做些什么
2020-11-13代位繼承要具備哪些條件
2020-12-17撫恤金的發放標準是什么
2020-12-02合同糾紛是否能提起侵權之訴
2021-02-03拆遷集體土地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06如何應對公司調崗調職調薪
2021-02-14勞務外包能否規避用人主體責任
2021-01-07勞動仲裁由誰來裁決
2021-03-19訴訟財產保全責任保險的意義及完善建議
2020-11-22人壽保險合同到期要怎樣繳費
2021-03-14按揭貸款需要交保險嗎
2021-01-19保險人解除合同的情形是什么
2021-01-11保險代理人有哪些分類
2020-11-27財產保險合同的原則和形式各是什么
202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