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法》第十條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屬于村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經營、管理;已經分別屬于村內兩個以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內各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小組經營、管理;已經屬于鄉(鎮)農民集體所有的,由鄉(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管理。
一、關聯依據
1.《物權法》(2007年3月16日)
第60條對于集體所有的土地和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等,依照下列規定行使所有權:
(一)屬于村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代表集體行使所有權;
(二)分別屬于村內兩個以上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內各該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小組代表集體行使所有權;
(三)屬于鄉鎮農民集體所有的,由鄉鎮集體經濟組織代表集體行使所有權。
2.《農村土地承包法》(2009年8月27日修正)
第12條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屬于村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發包;已經分別屬于村內兩個以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內各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小組發包。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發包的,不得改變村內各集體經濟組織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所有權。
國家所有依法由農民集體使用的農村土地,由使用該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委員會或者村民小組發包。
二、理解與適用
本條規定了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經營和管理。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屬于農民的集體財產,而非個人財產,因此應按照本條規定由相應的組織進行經營、管理。
[屬于鄉(鎮)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能否由鄉(鎮)政府經營管理?]
已經屬于鄉鎮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應由鄉鎮農民集體經濟組織而非鄉鎮人民政府經營或管理,因為鄉鎮人民政府不同于村民委員會,不是群眾自治性組織,而是我國當前最基層的政權組織。同時,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屬于農民的集體財產,而非國家財產,當然不應該由鄉鎮人民政府來經營或管理。
[供銷合作社能否享有集體土地所有權?]
根據《土地管理法》第10條和《關于供銷合作社能否享有集體土地所有權問超的復函》(2002年1月24日,國法秘函〔2002〕14號)的規定,鄉(鎮)農民集體、村農民集體和村民小組可以享有集體土地所有權。而供銷合作社是由部分農民集資或者以資金參股形式成立的合作經濟組織,在性質上與鄉(鎮)農民集體、村農民集體和村民小組有著本質的區別,不享有集體土地所有權。
(來源:《土地案件辦案高效手冊》法制出版社,2012.7本書編寫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醫院開錯藥導致病危醫生是否承擔責任
2020-11-29轉包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0-11-13冒用他人護照出國境如何處罰
2020-11-30掛牌公司如何分立
2021-03-18同一交通事故兩個受損失的可以同案起訴嗎
2020-11-13滴滴營運證2020年新規定
2021-01-09出軌起訴離婚的程序是什么
2021-01-25合同詐騙罪概念是什么
2021-02-26主合同與擔保合同之間的效力是什么關系
2021-01-14保證擔保協議范本
2020-12-16怎么保護商業秘密
2021-03-14單位現在突擊裁員要給勞動者補償嗎
2021-02-14辭職以后怎么辦理居住證
2021-03-18人身意外險多久生效
2021-01-29人身保險從業資格證書如何取得
2020-12-05違反保險合同條款無法獲得賠償
2020-12-01人身保險合同的特點
2021-01-09淺析人身保險合同糾紛存在的問題
2020-12-22保險合同生效
2020-12-20買賣汽車未付款致人傷殘賠償義務主體的認定
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