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屬稱女教師長期遭家暴,家暴應該怎么做
據公安機關調查的通報,女老師四人在酒吧喝酒回家的途中,與丈夫在住所電梯相遇發生爭吵,并且在住所電梯發生互毆的行為,造成女老師一修補的牙齒掉落,雙方離開電梯后繼續爭吵,繼而女老師做出跳樓的行為。而發生該事件前,疑似女老師有長期遭受家暴的行為。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如果遭受家庭暴力,受害人可以向所在地的村委會或者居委會救助,也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向法院申請人身保護令等方式對抗家庭暴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
第十三條?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單位、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婦女聯合會等單位投訴、反映或者求助。有關單位接到家庭暴力投訴、反映或者求助后,應當給予幫助、處理。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也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單位、個人發現正在發生的家庭暴力行為,有權及時勸阻。
第二十三條?當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臨家庭暴力的現實危險,向人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當事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因受到強制、威嚇等原因無法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的,其近親屬、公安機關、婦女聯合會、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救助管理機構可以代為申請。
家庭暴力的表現形式
家庭暴力體現為身體暴力、性暴力和心理暴力等作為及不作為的方式,具體來說又可分為下幾種:
①傷害行為。
傷害行為是指給被害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傷害,但傷害程度又并δ達到《刑法》傷害罪的法定構罪標準的暴力行為。
②虐待行為。
虐待行為是指對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經常以打罵、凍餓、禁閉、強迫過度勞動、有病不給治療、限制自由、凌辱人格等手段,從肉體上和精神上進行摧殘、折磨的行為。
③遺棄行為。
遺棄行為是指對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有獨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員,負有撫養、撫養、贍養義務而拒絕履行義務的行為,是一種以不作為的形式出現的。
④性暴力行為。
性暴力行為是指發生在夫妻之間的一方違背另一方意志以暴力、變態等方式強行發生性關系而對被害人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肉體和精神傷害的行為。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如果遭受家庭暴力,受害人可以向所在地的村委會或者居委會救助,也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向法院申請人身保護令等方式對抗家庭暴力。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自然終止違約金條款還有效嗎
2021-01-20勸酒可能涉及到侵權嗎
2020-11-18關于企業股份制改造
2020-11-17婚姻自由與婚姻自主權有什么區別
2021-02-24如何確定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效力
2021-01-20婚姻糾紛孩子怎么辦
2020-11-11撫恤金就是工亡賠償嗎
2020-11-15合同保全的概念與意義有哪些
2021-02-06網上商城免責條款怎么寫
2020-12-31建設單位非法占用耕地如何處罰
2020-11-29把房產贈與給孩子算財產轉移嗎
2021-01-01法人變更員工可否離職
2020-12-07勞動鑒定的一般程序
2021-02-24新勞動法合同到期賠償是怎樣的
2020-12-01勞動調解組織有哪些,勞動調解協議有強制力嗎
2020-12-08剛簽的勞務派遣合同改簽外包合同合法嗎
2021-03-08又一座僅供瞻仰的神龕——對《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解讀
2020-11-20車輛損失保險賠償的案例分析
2021-03-09人身保險種類有哪些
2021-01-12酒后駕車被撞死 保險公司可拒賠
20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