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某經濟合作社與東莞某實業公司土地轉讓合同糾紛案
律師實戰辦案資料
代理詞
審判長、審判員:
我們依法接受東莞市厚街鎮xx經濟合作社的委托,擔任其代理人,參加xx經濟合作社上訴東莞市xx實業有限公司土地轉讓糾紛一案的訴訟活動。
根據本案事實和有關法律、法規,代理律師提出如下幾點代理意見,供合議庭參考:
一、上訴人與被上訴人所簽訂的《土地轉讓合同》無效,被上訴人應負主要責任。
上訴人與被上訴人是1998年7月5日簽署的《土地轉讓合同》。所以,適用1998年12月29日重新公布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下簡稱《土地法》)和1991年1月4日國務院發布實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下簡稱《土地法實施條例》)。
上述《土地法》第二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占、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
國有土地和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土地使用權轉讓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另行規定。”
上述國務院頒布的《土地法實施條例》第十八條明文規定:土地不得“非法轉讓”。土地轉讓的合法程序是:①建設單位持經批準的設計任務或初步設計方案等文件,向土地管理部門申請用地;②土地管理部門對建設用地申請進行審核,同意后,組織建設單位與被征地單位依法商定土地補償、安置方案;③由縣以上人民政府發給建設用地批準書;④建設項目竣工后,核發土地使用證。該《土地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九條也規定:“農村承包經營戶、個體工商戶從事非農業生產經營活動,應當利用原有宅基地;確需另外使用集體所有的土地的,必須持有關部門批準文件,向土地所在的村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或者鄉(鎮)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提出用地申請,由村民代表會或者鄉(鎮)農民集體經濟組織討論通過,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查同意后,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批準權限批準。”這里也明確規定,確需使用集體土地者,“必須持有關部門批準文件,向土地所在的村農民集體組織”提出用地申請。
本案被上訴人直接與上訴人簽土地轉讓合同,這已不符合法定程序。被上訴人不依法向土地管理部門申請建設用地,未持有國土部門的批準用地文件,也沒有任何建廠的設計方案、圖紙,而要上訴人先辦好《土地使用證》,這顯然是在規避法定程序;其目的,就在于逃避國家應征收的土地轉讓金。所以,本案《土地轉讓合同》無效,被上訴人應負主要過錯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誤傷工友公司賠償還是當事人賠償
2021-03-16即將被執行的房產能否保全
2020-11-18簡易程序的條件有哪些
2020-11-12受害人因交通事故致殘的是否有被扶養人生活費?如何計算呢?
2021-01-18打架判刑了還要賠錢嗎
2020-12-19情侶分手賠償協議有法律效應嗎
2021-02-18如何正確認識離婚損害賠償制度
2021-02-27被迫簽訂有欺詐性合同如何處理
2021-02-05企業破產車輛能過戶嗎
2020-12-08如何確保售樓書具有法律效力
2020-12-06解除勞務合同和開除有什么區別
2020-11-24投保人壽保險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16保險合同規定“自燃不算火災”屬霸王條款
2021-01-31車輛修復理賠 保險公司應謹慎
2020-11-26被保險人先行賠償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29什么情形的交通事故保險公司拒賠
2020-12-23分析旅行社責任保險案例
2020-11-27保險代理合同的內容
2020-11-28保險代理人的三大種類
2021-02-17承包的土地被征收有補償嗎
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