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律規定懲罰性賠償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55條共兩款,都是關于懲罰性損害賠償的規定。 其中第一款是關于欺詐行為的賠償。規定的具體內容是:“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這一條規定實質上是關于經營者違約行為的懲罰性賠償。第二款是關于商品或服務存在缺陷的賠償,這一規定實質是人身損害賠償中的懲罰性賠償,屬于侵權行為的損害懲罰性賠償。規定的具體內容是:“經營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費者提供,造成消費者或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受害人有權要求經營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條、第五十一條等法律規定賠償損失,并有權要求所受損失二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
二、消費者權益保護中懲罰性賠償金的適用一般應具備如下條件:
第一,適用懲罰性賠償金的法律關系的主體是經營者和消費者。消費者是請求權的權利主體,經營者是懲罰性賠償金的義務主體,其它人不能成為懲罰性賠償的主體。
第二,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關于欺詐行為,人們看法不一。目前中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68條規定“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作出錯誤的意思表示的,可以認定為欺詐行為。”
第三,懲罰性賠償以消費者有實際損失為要件。這里的問題是如何認定消費者的實際損失。筆者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要支付一定代價,如果支付一定價金所得到的商品或者服務是不真實的或者質量有瑕疵時,他本身就受到了損害,包括物質損失、精神損害以及其他無形的精神損害,可以要求懲罰性賠償金。
第四,必須由受欺詐的消費者提出雙倍賠償的要求。因為民事責任的承擔遵循“不告不理”的原則,如果消費者沒有提出該要求,人民法院不能依職權主動追究經營者雙倍賠償的責任。
有關懲罰性賠償的適用條件以及相關法定依據就是以上這些,在司法實踐中,對于上述情況的處理,還應當結合實際的欺詐行為而定,如果對于相關情況不清楚的,還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咨詢辦理,并按照規定的情況來進行合法的處理。
法律上懲罰性賠償是什么
民法總則懲罰性賠償是什么?
懲罰性賠償制度適用的范圍、例外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訴訟公民原告資格能否繼承
2021-01-22小區樓頂是私人所有還是大家共有
2021-02-11撫恤金如何分配
2020-12-27股東代表訴訟能否突破管轄
2020-11-22失信是永久性的嗎
2021-03-18結婚證在哪邊領比較好
2021-03-12繼承效力怎么規定
2020-11-28二手房中介費支付方式及注意事項
2021-03-10房產證更名程序有哪些
2020-11-13單位聘請廚師是否具有勞動關系
2020-12-27懷孕被辭退應該怎么辦
2020-12-03壽險怎樣購買,購買壽險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30建筑工程保險的保險責任有哪些
2021-03-10應收分保準備金與有關原保險合同能否相互抵消
2020-11-29保險糾紛訴訟與調解對接機制建設的疑問有哪些
2020-12-01保險合同效力如何認定
2021-02-20工程質保單包括哪些內容
2020-12-25車著火了保險怎么處理
2021-03-18究竟哪些險種可將地震劃為承保責任范圍內
2021-01-20撞傷牙齒鑲牙在意外傷害險的理賠范圍呢嗎
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