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他人購買價格嚴重虛高商品應當如何定性
要是他強迫你按照這個價格交易就觸犯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或更肯能的刑法的強迫交易罪。
第九條 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者服務方式,自主決定購買或者不購買任何一種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項服務。消費者在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時,有權進行比較、鑒別和挑選。
第十條 消費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權利。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有權拒絕經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
1、虛構原價再打折
表現:商家標示一個虛高的價格為原價,再大幅度打折。實際上這個原價從未成交過。
2、使用誤導性語言
表現:商家采用以令人誤解的語言文字或是圖片標價,甚至直接使用欺騙性語言文字圖片誘騙消費者與之交易。
3、不履行價格承諾
表現:商家以商業廣告、產品說明、店堂告示等,對商品或服務價格明確承諾,但交易時卻不履行價格承諾。
4、虛假標示
表現:標價簽、價目表等所標示商品的品名、產地、規格、等級、質地、計價單位、價格、收費標準等與實際不符。
5、虛夸標價
表現:商家在其經營場所以“全市最低價”、“所有商品價格低于同行”等文字進行宣傳,以此招徠吸引消費者眼球。如某商戶在其店面顯著位置標示“銷售各類手機,全市最低價”,而實際該店所稱“全市最低價”不僅無依據,而且也無從比較。
6、陰陽價目表
表現:商家同時使用高低兩種標價表,以低價招徠顧客,再以高價進行結算。如某酒店采用兩套標價簿欺詐消費者,在顧客點菜時提供價格低的標價簿,在結帳時按價格高的標價簿結算。
7、隱瞞價格附加條件
表現:商家在促銷活動的廣告、店堂告示等載體中,故意向消費者隱瞞價格交易的附加條件,或用模糊籠統的語言進行描述。如某商場采取“購物返A、B券”的手段促銷,其中A券可當現金使用,而沒有事先告知消費者B券只能附等值人民幣現鈔才能使用,誤導消費者在店內循環消費。
在對強迫他人購買價格嚴重虛高的商品,審理此類案件時,如果存在著強迫消費者購買,并且價格有著虛高的情況,那么基本上就會被認定為欺詐罪。如大家都熟知的“切糕行為”,大多數此類案件都是可以參照“切糕”案件進行定性審理的。
消費者怎么打消費侵權官司
對消費者進行欺詐行為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欺詐消費者行為有哪些,消費者怎么維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配音屬于表演者權嗎
2020-11-19車子做了抵押貸款還能再次貸款嗎
2020-11-15商業銀行法中的關系人是指什么
2020-11-15陷入套路貸房產被騙過戶怎么辦
2021-03-11離婚財產保全手續有哪些
2021-03-01如何支付經濟補償金
2021-02-22變更勞動合同需要什么條件
2021-01-04臨時工簽勞動合同后違約該怎么處理
2021-03-10如何區分雇傭關系和承攬關系?
2021-02-16實習期滿工傷 未簽合同的賠償
2020-12-09《保險法》施行前保險合同發生糾紛適用當時法律規定
2020-11-26已經獲得侵權人賠償后,被保險人能否再向保險公司申請賠償
2021-02-22機動車損失保險的證明材料
2021-01-05涉嫌危險駕駛保險會賠償嗎
2021-03-12軍人傷亡附加保險標準
2021-03-08利用保險洗錢會受到怎樣的處罰
2021-03-25買保險公司倒閉了怎么辦
2020-12-28投保人應該怎么選擇保險公司
2020-12-23法律認可的保險免責條款有哪些
2021-02-04誤報年齡保險有何特別規定
20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