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即使足不出戶,也可以在網絡之上購買商品,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由于網購引發的糾紛事件是比較多的,此時可以通過合法的途徑,使得自己的權益得到維護,但是根據司法實際,網購糾紛消費者維權難。
一、網購糾紛消費者維權難的原因是什么?
1、訴訟管轄難以確認
《民事訴訟法》24、25條中,規定了合同糾紛的管轄法院為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轄,雙方當事人也可以協議被告住所地、原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標的物所在地法院管轄。在網絡購物糾紛中,如果按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適用法院管轄的話,就會存在一個問題:被告的基本信息不明確,導致不確定管轄法院。網絡購物不同于平常購物,在日常生活中購物一般商場的名稱、地址一般都比較明確,進而消費者在維權上就可以很快捷地找到管轄法院。但是網絡購物中,由于交易雙方都是用的虛擬名稱在網絡虛擬的平臺進行交易,消費者對賣方的基本信息并不完全了解,以至于一旦產生糾紛,消費者連銷售商的真實名稱、經營所在地都不知,更不要談知道糾紛管轄法院在哪兒呢。
2、訴訟成本偏高,會造成司法資源的浪費
由于網絡購物糾紛一般都是日常的生活用品,很多消費者之所以在網上購買商品主要是因為價格低廉,如果不是造成財產和人身等性質稍微嚴重的損害一般很難是訴諸法院維護自己的權益。例如商品并不含有其宣傳的功能等此類問題,很多消費者就不了了之了,因為本身價格便宜,如果再去追究,不僅要花費更多的錢,還會投入更多的精力,那本身貪圖便宜、方便的目的就完全沒有達到了,消費者在一般情況下就不會進行訴訟等方式進行維權。由于這種客觀原因的存在,很多網絡銷售商就虛假宣傳,通過價格低廉的優勢,抓住一般消費者不會對其進行追究的心理,瘋狂生產銷售,大賺一筆。這對消費者群體會造成很大的損害,這是在瓦解市場的誠信體系。再有就是,本身標的額較小,如果受理繁多的普通網絡購物糾紛案,會造成對司法資源不能合理配置,造成浪費。
3、消費者獲取證據困難
一般消費者由于訴訟成本的問題都不會進行訴訟,即使有的消費者要進行訴訟維權,但是由于電子信息此類證據不易采集,再有就是現行民事訴訟法對此類證據規定并不是太明確。這是消費者維權的客觀障礙,需要通過法律法規明確規范才能改變。
4、適用法律不明確
由于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來規范網絡購物,造成了適用法律的混亂。04年的《電子簽名法》規定了一部分網絡購物的規范,但是它未對如何解決網購糾紛作出明確規定。《合同法》只是規范了一般買賣合同的規范,未對處于特殊環境的網絡購物進行規范,所以對網絡購物糾紛就不能進行有效地規范。現在亟需一部規范網絡購物的法律出臺,08年的《網絡購物服務規范》和《電子商務模式規范》征集意見稿,標志著一部規范網絡交易的法律即將出臺。
法律的出臺不一定就能切實地保護消費者的權益,更多的需要是人們法律意識的增強,進而更好的維護自己的權益。
二、網絡購物履行問題
網絡購物區別于實體經營的主要區別是買方貨款的支付和賣方貨物的交付分別是通過專業化的第三方代為履行。
1、貨款的支付。通過上文分析,買方在注冊成為淘寶網會員的過程中,基于對其注冊條款的接受應視為雙方建立委托付款合同法律關系。在網絡購物過程中,支付寶(淘寶網)應負的義務就是買方在確認收貨后無條件地將對應款項匯至賣方,確保買方支付行為的及時履行。此種情況有別于實體交易中的第三人代為履行。依照合同法之規定,第三人代為履行制度雖然突破合同內容的相對性,但未突破合同違約責任的相對性,即因代為履行第三人違約承擔責任的仍是原合同債務人。但在淘寶網購物交易的過程中,買方將打款至支付寶時其應付合同義務已經履行完畢。對于支付寶和賣方之間因匯款行為產生的糾紛,應依據其雙方之間簽訂的協議進行解決。
2、貨物的交付。賣方通過物流公司將貨物交付至買方手中應視為合同義務的代為履行。此過程涉及買方與賣方的買賣合同,賣方與物流公司的貨物運輸合同。因運輸費用負擔主體的不同,主要分為賣方委托第三人代為履行和賣方代辦托運。賣方為了促銷,承諾包郵,郵費由賣方負擔,或者買方在付款時預付郵費,然后賣方通過與專業化物流公司簽訂貨物運輸合同,物流公司將貨物安全運送至買方手中,從而完成標的物的交付。無論上述何種方式,賣方都對商品本身和物流安全承擔責任,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存在,不會突破買賣雙方簽訂合同的相對性。因物流公司原因導致違約的,基于合同的相對性,賣方應向買方承擔違約責任。賣方在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后,基于貨物運輸合同對物流公司享有追償權。同時,貨物所有權在買方簽收時即發生轉移,所有權轉移標的物的風險隨之轉移,在交付之前非因買賣雙方的原因導致貨物毀損滅失的風險由賣方承擔,交付之后其風險應由買方負擔。實踐中買方通過電話的形式要求物流公司將標的物交由物業管理公司或門衛等行為,應視為指示交付,所有權和風險在代為簽收人簽字之后發生轉移。
主要是訴訟管轄權難以確定,此外訴訟成本也是比較高的,且由于法律建設不夠完善,消費者又不能提供有效的證據,故而通過網購的方式,維護自己的權益是比價困難的。所幸在現實生活中,網購糾紛案件并不是十分常見。
網購產品出現質量問題,要如何進行維權?
消費者網購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網購假貨找誰投訴,投訴時應注意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各自撫養一個孩子,雙方能看孩子嗎
2021-03-04購買不良資產需要牌照嗎
2020-12-06在押人員能成立公司嗎
2020-12-17貸款融資可以置換股權嗎
2020-11-09嵌入式軟件能否申請著作權
2021-03-14什么情況下擔保人不能拒絕承擔責任
2020-12-13武漢首發反家暴人身保護令
2021-03-04交通事故調解不成功怎么辦
2020-11-21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怎么判刑
2020-11-28央行新規,發微信紅包須證明"你是你"
2020-11-18中間人拿好處費違法嗎
2021-01-27公司裁員如何賠償
2021-02-27違法分包轉包造成勞務者受傷的法律責任
2020-12-03做了財產保全的就一定能執行嗎
2020-12-01什么是老賴
2021-01-09投保車險如何獲得無賠款優待
2021-02-22女朋友可以成為保險合同的受益人嗎
2021-02-05保險合同效力的變更
2021-01-17保險批單的法律效力是怎樣的
2021-03-24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制定原則
20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