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代這個社會,其實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雖然人們對于產品安全相關事項注意得非常仔細,但是還是存在著一些產品有非常嚴重的缺陷,因此大家都想要了解一下根據我國法律的規定產品缺陷種類有哪些?那么,接下來小編將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相關的知識。
一、產品缺陷的概念
《侵權責任法》沒有對產品缺陷定義,但是依據我國的《產品質量法》第46條規定,“本法所稱產品缺陷,是指產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財產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險;產品有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是指不符合該標準。”因此,在適用《侵權責任法》時,我們可以借用此定義。
在弄清楚產品缺陷的概念時,我們要先弄清楚的另一個概念便是“產品”。 何謂之“產品”,在《侵權責任法》中同樣沒有作出明確的規定。但是,我國《產品質量法》第2條第2款對產品概念作了概括性的規定,所謂產品,是指“經過加工、制作,用于銷售的產品。”因此可見,產品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經過加工、制作。二是用于銷售。因此未經過加工制件的自然物,和初級農產品和獵物不是產品。比如從山上采摘來的野果,及捕獲的獵物,還有初級農產品如稻谷就不是產品。
那么不動產如房子,是不是本法所規定的產品,《侵權責任法》沒有明確。比如有人買了房子,發生像前些時間上海出現的住宅樓整體倒塌,致使用戶人身和財產受到傷害,是否可以以產品責任來起訴開發商。從目前的立法來講,我認為是不可以,因為《產品質量法》第2條第款同時規定“建設工程不適用本法規定,但是,建設工程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構配件和設備,屬于前款規定的產品范圍的,適用本法規定。”這個意思就是說,建筑工程,也就是不動產不屬于《產品質量法》規定的“產品”概念的范疇,但是,不動產中使用的建筑材料和配件如果符合“經過加工、制作”和“用于銷售”這兩個條件,這些建筑材料或配件則是產品。舉個例子,如果房子整個倒塌致用戶受損,因為房子不是“產品”所以你不可以以侵權責任法中的產品責任規定來起訴開發商,當然,在這情況下,你可以以合同關系來告開發商,這是兩種不同的法律關系。但是如果只是房子的油漆有問題,比如該油漆有毒。或者是開發商送的熱水器有問題。那么這些建筑材料或者配件則屬于《產品質量法》規定的“產品”,用戶由此受損害的話當然可以根據產品責任的規定來要求開發商承擔責任。
另外,對于以下用于銷售的物,也應當認為是產品:
其一,導線輸送的電能,以及利用管道黑頭的油品、燃氣、熱能、水。其次,如計算機軟件以及類似的電子產品。最后,人類血液是不是產品? 我認為不是,因為我國法律明文規定不得買賣血液,也就是說血液是不能像其他產品一樣進行銷售的,因此血液就不符合《產品質量法》中對產品的定義。
二、產品缺陷的分類
法學界通常將產品缺陷分為四大類,分別是制造缺陷,設計缺陷,警示說明缺陷和跟蹤缺陷。
制造缺陷是指產品在制造過程中所產生的不合理的危險。導致危險的原因很多,包括質量管理不善、技術水平差等。如三鹿奶粉就是這種情況,在生產過程中質量不合格,加入了三聚氰氨。
設計缺陷是指產品的設計,例如產品結構、配方等存在不合理危險。例如前些時間發生的漢蘭達“爬坡門”事件,作為一輛越野車,竟然爬不上30度的坡,有專家分析這是因為該車重心設計太后。如果真是如專家分析的,這車就具有設計缺陷。
警示缺陷是指產品存在的合理危險,銷售產品沒有適當的警示與說明。這是針對產品的合理危險而言的,產品的合理危險是指產品雖然包含危險,但該危險只要依照合理的方法使用,危險就不會發生。例如果凍,大人吃一般沒有問題,不會有危險,但是如果給三歲以下小孩自己吃,就特別危險,因為容易發生窒息的危險。因此,凡是具有合理危險的產品,就必須進行充分的警示說明。所以你現在看到果凍包裝上都會印有請示說,不要給三歲以下小孩食用。如果是產品存在不合理危險,那么生產商就是警示消費者也不能免責。例如生產汽車輪胎的廠商不能在輪胎上貼個警示說本輪胎在超過每小時100公里時速時會爆炸。如果有人不小心買了這個輪胎并出事故了,生產廠商就不能說,是你使用不當,沒有按照說明來使用。生產者還是得承擔責任,為什么?因為產品本身不合格,這是不合理的缺陷,正常的輪胎不可能在行駛速度超過100公理就會爆炸。
跟蹤缺陷是指生產者將新產品投入市場后,違反對新產品應當盡到的跟蹤觀察義務,致使該產品造成他人的人身損害或財產損害的不合理危險。我國《侵權責任法》第46條規定“產品投入流通后發現存在缺陷的,生產者、消停者應當及時采取警示、召回等補救措施。未及時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補救措施不力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這條規定就是生產者的跟蹤義務規定。世界各國的產品責任法一般都規定“將產品投放流通時的科學技術尚不能發現缺陷存在”,生產商就不應當承擔侵權責任,這也是我國《產品質量法》第41條之規定。這個立法目的是鼓勵產品生產者努力開發新產品,鼓勵科技創新,以滿足社會和公眾的需要。這樣的規定同時也就犧牲了消費者的利益,消費者在這種情況不能得到賠償。因此,立法者為了平衡消費者和生產者的利益,確立了生產者的跟蹤觀察缺陷義務。例如目前在全世界都鬧得沸沸揚揚的豐田車召回事件就是一個關于生產者的跟蹤觀察缺陷義務的例子。
包括四種產品缺陷,第一種是在產品的制造過程中所產生的一些缺陷,第二種是在設計產品的時候所產生的缺陷,第三種是跟蹤缺陷,也就是沒有起到跟蹤產品質量是否安全的責任,最后一種是警示缺陷,他指的是產品的生產者沒有起到良好的警示作用。
產品購銷合同范本的介紹
水產品質量安全存在的主要問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勞動法規定有年終獎嗎
2020-12-24父母逼婚是否違法
2020-11-24驗資費用的收取標準
2020-12-18交通事故訴前鑒定后多久立案
2021-03-10向外國請求送達文書,請求書應載明內容
2021-03-04商業銀行到境外借款是否需要批準
2021-01-08法院依據效力待定合同判決是認定事實錯誤嗎
2021-03-13一方違約合同可以終止嗎
2020-11-20鄉村規劃外的違法建設如何處罰
2021-02-24可以投1年以內的短期交強險嗎
2021-01-17人身保險合同履行地如何確定
2021-01-10保險合同中條款約定不明應如何理解
2020-12-21遭綁架致死屬意外 可獲保險理賠
2021-03-14去交警隊處理事故要叫保險公司的人嗎
2021-02-15廠房失火無保險怎么辦
2021-02-02如何計算財產險中的理賠金額
2021-03-12傷者起訴,我和保險公司訴訟費誰來出呢
2021-02-04無交通事故現場保險公司拒賠合法嗎
2021-02-09非運營車輛拉貨保險拒賠怎么辦
2021-02-24保險理賠沒有工資條就不能理賠嗎
202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