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电影网一区_jizz内谢中国亚洲jizz_都市激情亚洲综合_特黄特色欧美大片

旅游糾紛包括哪些、遇到旅游糾紛怎么維權?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5-05-07 · 438人看過

【為您推薦】點軍區律師 贛州律師 扶余市律師 山南律師 臨渭區律師 鳳凰縣律師 猇亭區律師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水平日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質量也得到了提高。故而,對于大多人來說,已不再會為了溫飽問題而犯愁,遇到節假日時還會與朋友、家人相約旅游。今年來,由于旅游問題而引發的糾紛案例時有發生。那么,旅游糾紛包括哪些、遇到旅游糾紛時被侵權人應該怎么維權?

一、旅游糾紛包括哪些

1、游客與景點工作人員發生正面沖突。

這類糾紛并不多見,但一旦發生,往往后果嚴重,影響惡劣。

2、游客在旅游景點受到意外傷害。

盡管旅游單位也許不存在主觀故意,但主觀上存在過失也應由旅游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如以前發生在濟南野生動物園的猴子抓傷游客一案,就以公園作出賠償而告終。

3、旅行社偷工減料,提供的服務與承諾不符。

旅行社提供服務時減少項目,降低檔次:出發前說好住三星級賓館,但真正入住的卻是又臟又破的招待所;飯菜質量較差,而且吃不飽;對于景點安排只是蜻蜓點水,半小時甚至十幾分鐘就草草了事,購物卻安排半天時間。

4、在景點出售假冒偽劣商品。

近幾年,旅游購物投訴主要集中在高檔商品上,尤其集中在珠寶首飾、電腦、照相和攝像器材等產品上。

二、遭遇旅游糾紛的維權途徑:

1、與旅游經營者協商和解。

旅游者在旅途中若遇旅游糾紛,可先與組團社的全陪、領隊或地接社導游多溝通,不能解決時,再與組團社聯系,要求妥善處理。要及時向他們反映自己的意見和建議,聽取旅行社的答復后再做決定。

2、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

《旅游法》規定,消費者協會、旅游投訴受理機構和有關調解組織在雙方自愿的基礎上,依法對旅游者與旅游經營者之間的糾紛進行調解。消費者在與旅游經營者協商不成時,可以通過消費者協會等機構與旅游公司進行調解解決。

但是調解必須遵守自愿和合法原則:

(1)自愿原則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調解工作必須在雙方當事人自愿的基礎上進行;二是調解協議內容必須出自雙方自愿。

(2)調解的合法原則主要指調解工作要以事實為根據,在分清是非的基礎上,正確地適用實體法來確定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調解協議的內容不得與民事法律中的禁止性規定相沖突,不得侵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不得違反公序良俗或損害第三人的合法權益。

3、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

消費者如果需要向旅游管理部門投訴,消費者應當及時提交賠償請求書和相關證據資料。在書寫賠償請求書時,要注意:

(1)客觀真實地陳述需投訴的事件內容。表述的事件經過應盡量具體、詳細。

(2)提供的證據真實有效。主要的證據包括旅游合同、旅游行程表、旅游發票、車船票據、門票、購物發票、接待單位的證明以及其他可以證明侵權、違約的材料。

(3)提出的賠償請求和主張合法合理。對旅游者提出的投訴,旅游管理部門主要依據國家旅游局發布的《旅行社服務質量賠償標準》,認定旅行社的賠償責任和金額,故游客在確定賠償金額時,要以雙方合同約定的違約責任和管理部門的有關規定為主要依據。

4、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在旅游時,消費者一般都會與旅游公司簽訂旅游合同,若在合同中有仲裁條款或者事后與旅游公司達成協議,消費者可以憑借仲裁條款及仲裁協議提起仲裁機構進行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消費者可以持民事起訴書、旅游合同等相關證據材料到法院提起訴訟。

為了自身的安全,在進行旅游規劃時,游客應該提前了解“旅游糾紛包括哪些”,以及熟識遇到糾紛時應該怎么維權。當然,在遇到旅游糾紛時,應先由雙方當事人遵照一定的原則自行調節。在調節無果的情況下,被侵權人可以尋求行政部門、仲裁機構或者人民法院的幫助。


個人旅游意外保險條款

旅游合同簽訂前后,需要注意什么?

簽訂旅游合同,哪些條款應該拒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黃維寶

黃維寶

執業證號:

13702202010263392

山東華賽律師事務所

簡介:

黃律師,山東省執業律師,青島市調解員,雙學位法律碩士,研究專業包括刑事與民商領域。平臺資深律師,是維護您權益的專家好友!黃維寶律師從業以來辦理大量訴訟(含民商仲裁)案件并代理各類非訴訟法律服務,深受委托人與各界發自內心的認可與支持,常年專業辦理刑事案件。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黃維寶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法律常識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