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方責任
《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7條規定:“對未成年人依法負有教育、管理、保護義務的學校、幼兒園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職責范圍內的相關義務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損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損害的,應當承擔與其過錯相應的賠償責任。
1、學校在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方面措施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教師對學生的個別化教育重視不夠。
2、同伴團體的壓力:很多的案例顯示,青少年發生破壞學校公物、打群架等行為,常都受同伴壓力的影響或為了得到同伴的認同,而盲目的跟從別人從事一些攻擊行為。
3、學校輔導制度不夠落實:老師無法有計劃的輔導行為偏差的學生,造成彼此影響、彼此學習模仿,上課搗蛋習慣、下課打架鬧事,無視校規的存在;老師輔導能力及知識不夠:老師本身欠缺輔導的技能,無法有效的輔導學生,而有的老師熱衷于收入高的副業,卻放棄了教育工作者應有的責任,未能真心誠意的開懷學生,也是一大主因。
4、老師權威低落:由于家長的教育水準大幅提升,使得老師的知識水準看起來微不足道,再加上電視及報紙等媒體的泛濫,并提供比老師所教的還更新奇刺激的訊息,使得老師的專業權威日漸低落,而無法產生有效引導學生的力量。
5、師為尊,生為卑:師生雙方建立在權力基礎上,誰有權力誰贏,一旦學生也有權力,如表達不滿、暴力相向、便不法容忍,而導致雙輸的場面,因此,現代的老師應拋開尊卑觀念,培養愿意聆聽、尊重及接納的態度。
二、社會責任
1、傳播媒體的泛濫:暴力電影、電視、群眾抗爭等,讓青少年在英雄崇拜的過程中,錯誤的相信:暴力是解決事情的最佳途徑,并形成可在現實生活里,有機會模仿“大哥”、認同與實現英雄崇拜的錯誤信仰。
2、法律意識淡薄:青少年心智未成熟,很少考慮行為的后果,根本沒想到暴力行為所可能引發的法律問題及后果。
3、黑道勢力的猖獗:因治安的敗壞,青少年學習與模仿到以黑道來撐腰,認為只要有后盾,什么事情都不用擔心,并可在金錢及他人的畏懼中獲得甜頭。
三、父母校園暴力里面要付什么責任
1、父母和家庭因素與暴力行為問題有關的包括:父母的健康情形、管教方式、與親子互動關系等。父母忙于工作,疏于督促孩子上學,導致孩子到處游蕩,結交不良友伴,生活缺少重心,學習沒有目標。
2、管教方式不當:如過于嚴格易導致反抗攻擊;過于柔弱易養成子女說謊或欺騙行為;放任不管則易使子女任性、放肆;期望過高易造成子女不必要的心理壓力;父母管教態度不一致,則易使子女無所適從而緊張不安或投機取巧;父母“棒下出孝子”的打罵方式,易使孩子學會以武力解決問題。
3、家庭的經濟水準低于一般家庭,但家長又不適當地滿足子女的非分消費需求,間接地誘發了同學間的暴力索取或強行借貸,甚至變相地放“高利貸”。
4、破碎、單親家庭:根據以往研究,自幼失去父或母親,會造成缺乏性別認同和人格發展上的困難,國內外的調查均發現:暴力青少年屬于破碎家庭的比例比一般的高。家庭教育功能不彰:父母對子女態度形成影響比父母給子女的遺傳因子影響更大。因此,如何培養青少年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應是每一為人父母者關心的首要問題。
5、言語暴力:父母以諷刺或刻薄的口氣責罵孩子,對孩子的自尊心產生很大的殺傷力,孩子容易經由模仿使用相同的語言暴力對待同學,極易引發人際沖突。從表面上來看,語言暴力不具備暴力的特征,但是它對孩子人格心理發展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卻是長期的,主要有兩種表現:一種使形成“退縮性人格”,即孩子在高壓下往往回避問題,回避現實,不敢與人正常交流,容易形成內向、封閉、自卑、多疑等人格特征;另一種使形成“攻擊性人格”,即孩子在受到“語言暴力”之后,性格變得暴躁、易怒,內心充滿仇恨、逆反,為了發泄不滿,而對他人和社會采取過激行為,直接影響和危害社會,害人又害己。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被朋友打成植物人,贈與朋友的電腦還能要回來嗎
2021-03-03土地以租代征違法了哪條法律條款
2021-03-04自己和房主簽的租房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2021-02-25不適用死刑情形有什么
2021-01-10國家賠償決定如何申請執行
2020-12-31商標權轉移要注意什么
2021-03-01老字號受法律保護嗎
2020-12-10有限合伙人財產份額轉讓合同當事人有哪些義務
2021-02-15酒店停車場車輛損壞責任如何認定
2021-01-05二審終審判決生效一審法院執行嗎
2021-02-05哪些財產是不可繼承的?
2021-01-25土地確權后如果有爭議怎么辦
2020-11-15農村集體土地租賃期限有多長
2020-11-18房產以贈與的方式給家人如何繳稅
2020-11-27公房承租人對合用部位產生糾紛,如何處理
2020-12-31競業限制離職不補償是否生效
2020-12-29女職工哺乳期保護
2021-01-08不簽勞動合同是否存在事實勞動關系?
2020-12-15離職就有經濟補償金嗎
2021-01-14在校學生實習期間受傷是否算工傷
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