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生在校期間監護人是誰?
學生在校期間的監護人依然是父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二十六條 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
成年子女對父母負有贍養、扶助和保護的義務。
第二十七條 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監護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按順序擔任監護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三十一條明確規定
對監護人的確定有爭議的,由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指定監護人,有關當事人對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有關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民政部門或者人民法院應當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愿,按照最有利于被監護人的原則在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中指定監護人。
依照本條第一款規定指定監護人前,被監護人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處于無人保護狀態的,由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法律規定的有關組織或者民政部門擔任臨時監護人。
第三十二條 沒有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的,監護人由民政部門擔任,也可以由具備履行監護職責條件的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擔任。
三、學校是學生的法定代理人或委托監護人
1、學校并非學生的法定監護人(即法定代理人)。我國未年人的法定監護人的范圍,其中并不包括學校,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十六條的規定,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僅包括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
2、學校也不是學生的委托監護人,學校只對學生負有教育、管理、保護義務,但不屬于監護義務。因此學校在未成人侵權或者被侵權的案件當中只承擔過錯責任,根據其過錯程度的大小來承擔民事責任。分析學校是否有過錯應從學校的職責來看,如果學校在對學生的教育及管理當中的確存在過錯,則學校就應對學生承擔相應的責任
綜合上面所說的,學生就是屬于未成年人,不管是任何的地方自己的監護人永遠是屬于自己的父母,這個不會因任保情況而進行改變,所以,作為監護人不要因孩子在學校就失去了監護的義務,這要的做法是不對的,自己的責任就要自己履行。
我國法定監護人如何確定
指定監護人證明格式
繼母或繼父是法定監護人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聽證程序中的法定事項包括哪些
2020-12-23知識產權相關的國際條約都有什么
2020-12-03無效合同可撤銷合同效力待定合同的區別
2021-02-14拘傳的適用條件是什么
2021-02-02強制執行申請書怎么寫
2020-12-19離婚協議的內容有哪些?離婚協議怎么寫
2021-01-31一個負刑事責任從抓到審判要多久
2020-11-11網購電腦賬戶激活了還能退嗎
2021-02-28關于建設工程糾紛的相關法律規定
2021-03-24房產互換應如何辦理?
2020-12-30企業勞動合同免責協議書有效嗎
2021-01-26如果公司倒閉了怎么追究損失
2021-01-17倉管員不愿調崗當送貨員,用人單位是否可以解雇呢
2021-02-25人壽保險合同生效后還能變更嗎
2020-11-29什么是老賴
2021-01-09飛機因天氣原因延誤有賠償嗎
2021-02-10保險合同的解釋適用是擇怎么樣的
2021-02-252020春運返鄉險最高賠付10萬元
2020-12-23身患重疾意外摔傷致死保險公司不予賠付嗎
2021-01-08投保人和被保險人可以是同一人嗎
20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