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被告人犯污染環境罪的立案標準是什么?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一)》第60條的規定,違反國家規定,向土地、水體、大氣排放、傾倒或者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危險廢物,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涉嫌下列情形之一,應予立案追訴:
(一)致使公私財產損失三十萬元以上的;
(二)致使基本農田、防護林地、特種用途林地五畝以上,其他農用地十畝以上,其它土地二十畝以上基本功能喪失或者遭受永久性破壞的;
(三)致使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死亡五十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樹死亡二千五百株以上的;
(四)致使一人以上死亡、三人以上重傷、十人以上輕傷,或者一人以上重傷并且五人以上輕傷的;
(五)致使傳染病發生、流行或者人員中毒達到《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中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分級Ⅲ級以上情形,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
(六)其他致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或者人身傷亡的嚴重后果的情形。
本條和本規定第六十二條規定的“公私財產損失”,包括污染環境直接造成的財產損毀、減少的實際價值,為防止污染擴散以及消除污染而采取的必要的、合理的措施而發生的費用。
二、區分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與環境監管失職罪
兩罪同屬結果犯的范疇,都是由于其行為造成了重大環境污染事故,致使嚴重后果的發生,且主觀上都含有過失的罪過形式,個別情況下也存在著故意形態,但主要是間接故意。兩罪的主要區別是:
1、客體不同。本罪客體是國家環境保護和環境污染防治的管理制度,屬于破壞環境資料的犯罪。而后罪侵犯的客體則為國家對環境保護工作的正常管理活動,屬于瀆職犯罪。
2、客觀方面不同。本罪表現為違反國家規定,向土地、水體、大氣排放危險廢物,嚴重污染環境。而環境監管失職罪表現為環境保護部門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嚴重不負責任,從而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這種嚴重不負責任主要體現為濫用職權和玩忽職守,不盡職責的行為。
3、主體不同。本罪的主體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單位,對自然人作為本罪的主體沒有限制條件,而后罪的主體是特殊主體,即負責環境保護監管職責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單位不構成該罪主體。
對于污染環境罪的立案和判罰處理情況,應當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情況來進行處理,一般還需要公安機關進行調查取證和檢察機關進行審查起訴后,才可以根據造成的實際的犯罪事實來進行司法判決,具體情況下應當結合實際來進行處理和認定。
污染環境罪一般怎么判
單位污染環境罪怎么處罰?
污染環境罪客觀方面是怎么要求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東會決議需要多少股東通過
2021-03-17轉包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0-11-13所有權本身具有的特性
2020-11-14交通事故確定書可否重新確定
2021-03-06離婚后繼父有權探望繼子嗎
2021-01-06父親死了遺產怎么繼承
2021-01-09交通事故技術鑒定怎么做
2021-01-03合同中隱藏小字算是欺騙嗎
2021-03-03房子先更名還是先離婚
2020-12-25簽了合同剛入職兩個星期怎么離職
2020-12-27勞動合同爭議解決方式怎么規定
2021-02-14離職多久中斷勞動關系
2020-11-19飛機航班延誤賠償規定
2020-12-04建筑落工程保險的特征
2021-01-28我國保險合同解除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20一起復雜的船舶保險合同糾紛訴訟案
2020-11-26交通事故保險公司理賠時間
2020-12-07六旬母親為給兒子籌集治療費跳樓自殺,自殺能獲得保險賠償嗎
2021-02-12保險理賠需要提供的材料有哪些
2020-11-19購買車險的原則有哪些
202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