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本科生來說在畢業時是需要就某一問題進行探討,并將探討的結果寫成論文的形式。對于職業員工,特別是秘書類的,每天需要整理各種報告。政府機關的文秘也需要將本年度的工作座椅個總結,寫成報告形式。紀今天,律霸小編要給大家帶來的是企業和政府都比較關注的環境污染侵權責任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
一、課題名稱
環境污染侵權責任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近些年來,雖然我國環境法學者對環境侵權民事責任制度進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但是在立法統一協調、舉證責任轉移、因果關系推定、損害賠償范圍與責任承擔的方式、救濟的途徑和保障方式等方面,存在著一些問題和缺陷,影響著實際中環境侵權案件的處理,使得環境侵權案件中受害人的民事權益難以真正得到維護。通過對環境侵權民事責任制度的探討,以促進環境侵權民事責任制度的健全與完善,是為研究目的。
對這個課題的研究,指出環境侵權民事責任制度的存在著一些問題和缺陷,對推動立法的健全與完善,更好的維護環境侵權案件中受害人的民事權益,推動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
在我國,有關環境侵權民事責任的法律制度主要分散于《民法通則》、環境基本法與單行法之中,此外,民事程序法中亦有規定。1986年的《民法通則》對各種侵權行為的民事責任作了原則規定,其中第124條規定:“違反國家保護環境防止污染的規定,污染環境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第107條規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損害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第134條規定:“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⑴停止侵害;⑵排除妨礙;⑶消除危險;⑷返還財產;⑸恢復原狀;⑹修理、重作、更換;⑺賠償損失;⑻支付違約金;⑼消除影響、恢復名譽;⑽賠禮道歉。以上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并適用”。此外,第123條關于高度危險作業的民事責任規定、第130條關于共同侵權民事責任的規定、第83條關于不動產相鄰關系的規定等等都與環境污染侵權責任有關。
在環境法中,我國環境污染侵權責任的法律規范相當豐富,1989年的《環境保護法》第41條規定:“造成環境污染危害的,有責任排除危害,并對直接受到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賠償損失。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處理;當事人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完全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并經及時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造成環境污染損害的,免于承擔責任”;第42條規定:因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提起訴訟時效的期間為3年,從當事人知道或應該知道受到污染損害時起計算。1982年通過,1999年修訂的《海洋環境保護法》第90條規定:“造成海洋環境污染損害的責任者,應當排除危害,并賠償損失;完全由于第三者的故意或者過失,造成海洋環境污染損害的,由第三者排除危害,并承擔賠償責任。對破壞海洋生態、海洋水產資源、海洋保護區,給國家造成重大損失的,由依照本法規定行使海洋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代表國家對責任者提出損害賠償要求”;第92條規定:“完全屬于下列情形之一,經過及時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對海洋環境造成污染損害的,造成污染損害的有關責任者免予承擔責任:⑴戰爭; ⑵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⑶負責燈塔或者其他助航設備的主管部門,在執行職責時的疏忽,或者其他過失行為”。此外,1984年通過、1996年修訂的《水污染防治法》,1987年通過、1995年、2000年兩次修訂的《大氣污染防治法》,以及1995年通過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和1996年通過的《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也基本上作了與《環境保護法》相似的規定。在自然資源保護法方面,《森林法》、《草原法》、《土地保護法》中也有相關規定。在民事程序法方面的主要規定有:我國1991年《民事訴訟法》第54、55條規定了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的共同訴訟同樣適用于環境侵權的民事訴訟。最高人民法院于1992年發布的《關于適用若干問題的意見》,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4條第3項之規定。這些立法,對我國環境侵權民事責任制度的發展有著重大作用和意義。民事基本法、環境基本法、環境單行法和民事程序法等有關法律對環境侵權民事責任作了不同層次的規定,可以說,我國環境侵權民事責任的法律依據已經比較嚴密了,環境侵權民事責任制度體系已基本形成;無過錯責任原則規定的比較徹底,不論是作為民事基本法的《民法通則》,還是作為環境基本法的《環境保護法》,抑或各環境單行法,都貫徹了無過錯責任的立法原則;鑒于環境侵權的復雜性,環境基本法對環境污染侵權的訴訟時效作了有別于普通訴訟時效的特別規定,其訴訟時效比普通訴訟時效長1年;對環境污染侵權的責任方式,不僅規定了事后補救性質的損害賠償,也規定了事前預防性質的侵害排除,且兩者可以合并適用,避免了德國、日本等國家對損害賠償與侵害排除割裂開來。
三、本文研究的內容 (提綱)
本文擬從四個方面探討我國環境侵權民事責任制度的反思與完善。
(一)環境侵權民事責任概述
1、環境侵權的分類
2、環境侵權民事責任的特征
(二)環境侵權民事責任制度的立法考察
1、我國國內的環境侵權民事責任的立法現狀
2、國外民事侵權責任制度考察
(三)對我國現有環境侵權民事責任制度的評價與反思
1、公民環境權的缺失
2、環境侵權中歸責原則存在的問題
3、環境侵權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存在的問題
4、環境侵權民事責任構成的不協調
四、我國環境侵權民事責任制度的完善
1、承認公民環境權,并把環境權寫入憲法
2、明確環境侵權的歸責原則
3、補充完善我國環境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
4、統一立法,綜合規范,加強救濟手段
五、本文研究的結果
雖然我國環境侵權民事責任制度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社會主義法律制度的不斷完善和進步而不斷的協調完善,但因為環境侵權民事責任的有別于傳統民事侵權責任的一些特性,不能一概而論的照搬傳統民事侵權的一些法律規范和制度,還需要特殊矛盾特殊對待,有專門的立法和救濟手段,所以環境侵權民事責任在制度上存在與社會經濟生活不協調不統一的地方,有著一些缺陷,需要立法工作者和學者們加強對此的關注和研究。
首先,從立法上來說,我國并沒有明確承認公民的環境權,所以當人們受到環境侵權損害時,往往是通過別的方式和手段來維護自身利益,且往往得不到全面而有效的救濟,這就要求重視公民的環境權,是的公民在受到環境侵權是能夠直接利用環境權來維護自身合法利益,獲得直接有效的救濟。而承認公民的環境權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把公民享有環境權,維護公民環境權利和權益寫入憲法。
其次,我國環境侵權民事責任的范圍劃分還不夠明確,層次不夠清晰。且無過錯責任的適用范圍也劃分的不夠具體明確,需要進一步擴大和具體劃分其適用范圍。我們可以采取特殊矛盾特殊對待的方法,在適用過錯責任原則的基礎上,明確規定一些特殊情況,適用無過錯責任。
第三,我國環境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還不夠完善,在賠償原則和賠償方式上不夠科學全面,需要進一步的明確統一賠償方式,和規制好分配原則。重新確認新的損害賠償原則和計算方法,并把精神損害也計入賠償范圍,建立健全損害賠償責任保障制度,如責任保險、損害賠償基金、社會保障等制度。建立懲罰性賠償責任制度。
第四,我國環境侵權民事責任在許多的法律中都有相關規定和體現,如《民法通則》、《環境法》等,但是這些法律中的一些規定存在著不協調統一。因此,我們需要統一關于我國環境侵權民事責任的立法,統一法律規范,協調好各個法律之間的規定,平衡法條之間的沖突。對環境侵權民事責任制度做出統一的、協調的、普遍實施和適用的法律規范。加強環境侵權的預防,通過各種手段,做好防范性措施,防止環境損害的發生。另外做好立法和司法兩方面的預防工作,預防環境侵權事件的發生。
然后正文包含的內容包括開題名稱、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研究的內容的提綱、完善責任制度的方案。整個開題報告是比較理論化的,但也可以據以實施,使得我國的污染環境機制更為完善。
環境污染事故等級分為幾類?有哪些標準?
環境污染賠償與一般民事賠償區別有哪些
網絡環境下著作權的合理使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拆遷補償協議需要公證嗎
2021-01-27違規造成的工傷事故怎么處理
2020-11-16違法記錄算個人隱私嗎
2021-03-24能追討過去的贍養費嗎
2021-03-03遺產繼承怎么公證
2021-03-04入職被發現畢業證是假的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1-03-17勞動合同變更期限是不是可以續簽
2021-01-07與職工解除勞動關系 單位有轉移檔案義務
2021-02-222020勞動力外包出現意外傷亡誰負責,賠償多少
2020-12-20涉外勞動爭議管轄權歸屬問題解答
2021-01-23江泰保險旅游意外險
2020-11-08跳槽去另一個公司保險基數怎么算
2020-12-20掛靠單位買保險車主該向誰索賠
2021-03-05保險合同成立后哪種人可以憑自己的意愿解除保險合同
2020-11-28主合同、保證合同與保證保險合同能否合并審理
2021-02-21跳單條款是否一定獲得理賠
2021-03-13購買交通保險應注意什么
2021-01-08發生車禍理賠多久時間有效
2021-01-19掛車事故沒保險怎么辦
2021-01-08受益人的指定和變更是怎樣的
202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