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國的環境污染是比較大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盡自己的努力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如果個人或者企業對環境造成傷害的,就會受到相關部門嚴厲的處罰。對于企業造成污染給別人帶來了傷害,就應該根據 環境污染侵權的賠償規定進行賠償。
環境污染侵權損害賠償范圍
受害者一旦證明了對方的行為是構成侵權損害的,可以按自己受傷的范圍要求侵權人承擔賠償責任。環境污染侵權賠償的范圍包括財產損害賠償、人身損害賠償以及精神損害賠償。
一、財產損害賠償
財產損害賠償,一般實行全額賠償原則,即侵權行為人承擔賠償責任的大小以其所造成的實際損害為限,損失多少,賠償多少。但是由于環境侵害行為具有持續性、緩慢性的特點,對環境的侵害是不間斷的,對環境的影響是緩慢的、漸進的、累積的,因而在考慮損害賠償時應包括:
1、直接損失,即既得利益的喪失或現有財產的減損,應直接計算;
2、間接損失,即可得利益的損失,也應計算在內。間接損失是指受害人在正常情況下應當得到但因受環境污染或破壞而未能得到的那部分收入。
二、人身損害賠償
人身損害是指侵權行為對受害人的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等的侵害,并致受害人傷殘或死亡。人身損害的主要表現形態有三種:
1、因環境侵權致被害人喪失生命(死亡);
2、因環境侵權而導致人的身體組織器官的完整性受損,使人的組織器官缺失或喪失其功能,如造成殘疾等;
3、因環境污染而致人的生理機能的完整性以及持續、穩定、良好的心理狀態受到損害,如受害人因飲用被污染的水而導致某種疾病等。
對人身損害一般依人身損害的程度確立賠償范圍,即由侵權行為造成他人人身損害,以因傷害人身而引起的財產損失作為標準,損失多少財產就賠償多少。人身損害越重,賠償就越多;而人身損害較輕,賠償則相對減少。
三、精神損害賠償
精神損害是指因侵權行為所引起的受害人精神上的痛苦和肉體上的疼痛。如原告因住宅附近的噪聲污染而致神經衰弱。在英美法中,受害人死亡,其近親屬得主張精神損害, 而在對人身或人格侵害的案件中,受害人均可就疼痛、痛苦或其他精神方面的損害主張救濟。
我們在生活中是會經常遇到環境污染的,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環境污染在一段時間后,是需要一段恢復期的,有的甚至很難恢復,而且還會對他人造成傷害。
城市環境污染有哪些
環境污染事故處理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環境污染司法解釋2020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車在停車位被盜,物業要承擔責任嗎
2021-03-18醫療事故賠償年限最長不超過多久
2021-02-26網絡名譽侵權怎么處罰
2021-02-15員工請事假,公司是否有權不批
2021-03-26銀行帳號被法院凍結結案后法官不解凍怎么辦
2021-03-08行政官司律師費算誰的
2021-02-24有限責任公司國有股權轉讓的流程
2021-03-09股權確認糾紛主要包括什么情形
2020-11-24破產和解的提出時間有什么規定
2021-01-26土地承包期滿之后怎么續包
2020-11-14繼承權喪失有什么特點
2021-01-23交通事故傷殘鑒定程序有哪些
2020-12-14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繼續賠償費用問題
2020-12-17對事故認定書不服但又過了復核日期怎么辦
2021-02-04顧客在超市內摔傷,超市理應賠償嗎
2021-03-16辦理房產贈與必須雙方去現場嗎
2021-03-24勞動合同糾紛起訴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1-01-22勞動合同過期半年沒有續簽怎么辦
2021-03-142020年疫情期間辭退員工怎么補償
2021-02-13新車投保要注意什么
20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