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緊急避險造成的損害如何索賠
緊急避險,是一個法律術語,是指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而采取的損害另一較小合法權益的行為。
根據我國法律,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由引起險情發生的人承擔民事責任。如果危險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緊急避險人采取的措施又無不當,則行為人不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要求補償的,可以責令受益人適當補償。因緊急避險采取措施不當或者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緊急避險人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
因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由引起險情發生的人承擔民事責任。
危險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緊急避險人不承擔民事責任,可以給予補償。
緊急避險采取措施不當或者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避險人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
二、緊急避險的概念
緊急避險,又稱“緊急避難”。是指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而采取的損害較小的另一方的合法利益,以保護較大的合法權益的行為。排除社會危害性行為的一種。特點是在兩個合法權益發生沖突,為了保護某種較大的權益,在沒有其他辦法的情況下,不得不損害另一較小的權益。因而不構成犯罪,行為人也不負刑事責任。
成立條件為:
(1)為了保護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合法權益免受危險的損害。
(2)客觀上具有正在發生的真實危險。
(3)迫不得已而采取的行為。
(4)不能超過必要的限度而造成不應有的危害。中國刑法的規定,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危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應當酌情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對于避免本人危險的規定,不適用于職務上,業務上負有特定責任的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一條
【緊急避險】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采取的緊急避險行為,造成損害的,不負刑事責任。
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第一款中關于避免本人危險的規定,不適用于職務上、業務上負有特定責任的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二條
因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由引起險情發生的人承擔民事責任。
危險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緊急避險人不承擔民事責任,可以給予適當補償。
緊急避險采取措施不當或者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緊急避險人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債務期限未約定 擔保期限如何算
2021-02-17高空拋物致人受傷的誰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2021-01-12相鄰關系與地役權有什么區別
2021-03-02事故認定下來如何報銷
2021-02-24合同部分履行定金怎么退
2021-03-20如何證明欠條是威脅的
2020-12-19信用卡不小心逾期一次怎么辦
2021-01-24暑假期間學生溺亡學校承擔責任嗎
2020-11-18房地產開發企業發票如何管理審核
2021-02-11有簽名沒有公章的合同是否有效
2021-02-11勞務關系辭退賠償是什么
2021-02-18勞動合同試用期的法律規定
2021-02-06上下班途中騎電動車自行摔倒能否認定為工傷
2021-01-27人壽保險的受益人如何確定
2021-03-11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管轄問題
2021-02-23車輛被毀,保險公司按保險金額賠償
2021-02-09單位沒有交生育保險能不能享受到利益
2020-11-08購車投保遇免責條款保險公司未說明的免責條款是否有效
2021-01-20滴滴快車保險公司賠嗎
2020-12-13保險經紀公司可以經營的業務范圍有哪些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