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好意施惠堵車導致他人受到損害施惠人需要承擔責任嗎?
好意施惠堵車導致他人受到損害施惠人不需要承擔責任,意施惠不同于《民法通則》第九十三條規定的無因管理,因為無因管理行為實施時,被管理人不知道管理人在對自己的事務進行管理,被管理人也沒有向管理人發出希望管理人實施事務管理的意思表示。好意施惠與《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三條規定的義務幫工有點相似,但義務幫工是法律行為,而好意實惠是事實行為。
二、好意施惠與無償合同的關系
1、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除人身關系以外的其他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合同是一種典型的民事法律行為,合同具有以下特征:
2、合同是雙方或多方當事人的法律行為。
這是合同的本質特征,這一特征明確了合同行為與單方法律行為的界限。
3、訂立合同的目的在于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
任何法律行為都具有目的性,合同的目的性在于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此目的性使其與一般的商量行為區別開來。
4、合同是當事人在意思表示一致的基礎上所達成的合意。
這是民法上意思自治原則的體現。意思自治原則是民法的最高指導原則,是其他民事法律制度構建的基礎,是指民事主體依法在法定范圍內享有廣泛的行為自由,并且可以根據自的的意志產生、變更、消滅民事法律關系。包括將選擇其行為內容的自由、選擇行為對象的自由、選擇相對人的自由、處分自己權利的自由以及選擇救濟方式的自由。
5、無償合同是合同的一種,它與有償合同相對。
它們是根據當事人取得權益是否需要負對價為標準。所謂無償合同是指當事人一方享有權益,無需償付相應對價的合同,如贈與、無償借用、無償的消費借貸等合同等合同則為無償合同的典型。正是因為無償合同和好意施惠都具有無償性而使得人們很容易混淆無償合同與好意施惠行為,這是由于人們沒有抓住好意施惠行為與法律行為的本質區別,而二者最本質的區別在于行為人內心是否具有發生一定的私法效果的意思,即效果意思。
在現實生活中,鄰里之間若想友好的相處,是一定會存在好意施惠的情形的,此種行為與無償贈與的合同性質之分相似。若是由于他人的好意施惠的行為,導致了侵權案件的發生,此時只要并不是由該施惠人故意造成的,就不用承擔任何責任。
贈與合同是有償合同還是無償合同?
無償合同的損失賠償責任是什么?
無償合同的委托事項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出租車司機違章行為如何處罰
2021-01-14申請工傷后是否可以起訴侵權人
2021-01-11知識產權與物權的關系是什么
2021-03-19食堂無食品經營許可證該接受如何處罰
2021-02-11夫妻能對財產進行約定嗎
2021-02-08有產權公寓可以抵押嗎
2021-02-22有撫恤金能辦理低保嗎
2020-12-09犯罪中止的定義與適用
2021-03-12一方違約合同可以終止嗎
2020-11-20什么是繼承恢復請求權?
2020-12-24河南新教師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0-11-27勞務外包繳納什么稅
2021-01-05公司虧損沒錢發工資構成犯罪嗎
2021-03-12貨物運輸保險單種類介紹有哪些
2021-01-26工程保險不賠償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3本案保險合同中的免責條款是否具有效力
2021-02-15請多多了解什么是不計免賠
2021-03-05什么人可以不繳納失業保險費
2020-12-11交通事故不理賠情形
2020-12-20交通肇事罪保險賠償需要提供什么資料
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