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未成年人是指未滿18周歲的人。此時由于他們身心發展尚不健全,因此在作出一些侵犯他人權益的事情后,很多人都不清楚應該由誰來承擔相應的責任。針對這個問題,律霸小編整理了相關資料,將在下文中為您解答。
一、誰承擔未成年人侵犯他人權益的責任
1、當事人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因為其主體資格的限制,無法承擔民事責任。雖然無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不能承擔或在承擔民事責任時受到限制,但是他們或她們在侵犯他人權利或利益時應該是直接侵害人,所以他們或她們是不能擺脫成為民事被告的風險。不過雖然他們或她們是被告,但是承擔責任或部分責任的主體卻是他們或她們的監護人。
2、監護人
民法通則第133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監護人盡了監護責任的,可以適當減輕他的民事責任。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適當賠償,但單位擔任監護人的除外?!?/p>
《侵權責任法》頒布以后,關于無行為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和監護人的責任有了新的規定,雖然在表面上的不同不是很大,但是其深層的價值觀變化還是很大的。新的條文如下:
第三十二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監護人盡到監護責任的,可以減輕其侵權責任。
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賠償。
二、未成年人侵權的責任承擔需要注意哪些
1、夫妻離婚后,未成年子女侵害他人權益的,同該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如果與子女生活方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確有困難的,可以責令未與該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共同承擔民事責任。
2、被監護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監護人明確的,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如果監護人不明確的,法律規定由順序在前的有監護能力的人承擔民事責任。
3、對于在幼兒園、學校生活、學習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療的精神病人,受到傷害或者給他人造成損害,由于監督責任已轉移到幼兒園、學校、醫院,如果這些單位不能證明自己無過錯,可以責令這些單位適當給予賠償。
針對未成年人,法律是規定的有相應的監護人的。而此時監護人就要對未成年人的侵權行為承擔責任,當然某些情況下,也是可以由未成年人自己來承擔責任的。如果你在這方面還有疑問的話,可以直接來電咨詢我們律霸的在線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固定資產貸款程序是怎樣的
2020-12-11強迫寫欠條如何取證
2021-01-25法院強制執行還調解嗎
2020-11-11探視權與探望權的區別
2021-03-19丈夫因無性婚姻鬧離婚 起訴能否判離
2021-01-05學生在學校感染肺結核學校有責任嗎
2021-02-25小區公有用地的所有權歸誰
2021-02-14脫崗可以辭退嗎
2021-02-03實習期上高速被處罰一次后后面再抓住怎么辦
2020-11-20企業調崗可否隨意進行
2020-12-02被裁員公司不給經濟賠償怎么辦
2021-03-18投保人死亡繼承人是否有權解除保險合同
2021-02-23機動車道路交通事故保險責任糾紛中有哪些常見法律問題
2021-02-06人身保險合同主要內容有哪些
2021-02-02船舶沉沒保險人拒付是否合法
2020-12-16疲勞駕駛保險賠償嗎
2021-01-30人身保險合同中的變更受益人法律是如何規定的
2021-02-05船舶油污損害賠償強制保險是什么意思
2020-12-17兼業保險代理人必須符合的條件有哪些
2020-11-17內部承包合同具備哪些效力
2021-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