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中,公民和企業都是有名譽的,名譽有好有壞,但都是受法律保護的。生活中,經常發生侵犯公民名譽權的現象,那么我們該如何來認定侵犯公民名譽權的行為呢?請跟隨律霸小編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
1、行為人客觀上存在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并為第三人知悉。侵權人實施了侮辱、誹謗等行為。
所謂侮辱是指以語言或行為公然損害他人人格,毀壞他人名譽的行為。侮辱既可以以口頭方式進行,也可以以行為方式進行。其表現形式是將現有的缺陷或其他有損于人的社會評價的事實傳播出去,以詆毀他人的名譽,讓其蒙受恥辱。比如,說某人“是個小偷”等。
所謂誹謗,是指捏造和散布某些虛假事實、破壞他人名譽的行為。誹謗的方式有口頭和文字等兩種方式,其內容包括捏造和散布一切有損于他人名譽的虛假事實,如誣蔑他人犯罪、品行不端等。其特征可以稱之為無中生有。
2、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這種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比如醫院未經患者同意,無意中公布了患者患有淋病、梅毒、麻風病或艾滋病等病情信息,使患者名譽受到損害。無論故意或過失,只要侵權人在主觀上有過錯,并在客觀上造成他人的社會評價降低,即屬于侵犯了他人的名譽權。
3、被侵害的對象應當是特定的人。所謂特定的人是指某個具體的自然人或法人。如果沒有特定的人,則在法律上就不存在所謂的受害人了。但是,如果某些文學作品在描寫中對特定的人進行了侮辱或誹謗,雖然使用的是代號或假名,但讀者一看便可知曉其所指的對象是誰,這顯然不能因其使用代號或假名而否定作者侵權。因此,如果所指定的對象是特定環境、特定條件下的具體人,即使沒有指名道姓,同樣可以構成對他人名譽權的侵害。
4、在后果上,侵權人的行為對受害人的名譽造成了較嚴重的損害,使受害人感覺到一種不公正的社會壓力或心理負擔,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創傷。必須強調的是,這種不公正的社會壓力、心理負擔或精神上受到的折磨必須是客觀實在的東西,而不是受害人主觀上的一種感受。也就是說,某人的名譽僅僅指公眾對其的社會評價,而不是該人對其內在價值的自我評價。因此,行為人的某些行為如果沒有造成受害人的社會評價降低,則不構成對名譽權的侵害。
需要注意的是,作為認定毀損名譽的依據,侵權人僅僅只針對被侵權人,而未傳播給第三人,并不構成法律上的公開,行為只有公開進行,向第三人散布,才能表明侵權人的行為已經產生了社會影響,被侵權人的名譽受到損害。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侵犯公民名譽權的行為認定,希望可以為您提供一些幫助。對于侵犯他人名譽權的行為,需要追究其法律責任,包括賠償責任,嚴重的時候甚至還會追究刑事責任。要是你對此還有疑問的話,可以直接來電咨詢我們律霸的在線律師。
侵犯他人名譽權的行為有哪些
侵犯名譽權怎么處理
侵犯名譽權如何索要賠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藥品醫療事故案例分析
2020-11-09水產養殖的大棚拆遷補償標準
2020-12-29標志設計包括哪些步驟
2021-03-24領取不動產證需要多少錢
2021-02-03非法運輸煙花爆竹的要坐牢嗎
2021-03-21婚姻自由的含義:何謂婚姻自由?
2021-02-22女方出軌男方提出離婚需要什么證據
2021-02-25人民法院是否必須執行仲裁裁決
2020-12-18發生交通事故,警察依據什么判定責任歸誰
2020-11-30法院離婚調解步驟是什么
2020-12-17勞動者與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是否必須要進行鑒證?應注意什么問題?
2020-12-26社會保險能否定為勞動關系依據
2021-01-26什么叫傷殘津貼,傷殘津貼應該如何計算
2021-01-0850萬重疾險一年多少錢
2020-12-07人身保險理賠需要提交什么材料
2021-01-21車險理賠的程序怎么走
2021-02-19修理廠內倒車撞人是道路交通事故還是人身傷害事故?
2020-12-03保險合同簽訂和執行的原則是什么
2021-02-20保險公司未勘察現場可以拒賠嗎
2021-01-15如何填寫拆遷公房回遷安置證明
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