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這些特殊人群,能否獲得征地補償
農民的土地被征用后,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都是支付給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組)。而由于土地資源的有限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組)通常將土地補償費與安置補助費揉在一塊,分配給村民,后再統一調整本村(組)農業承包地。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的性質,決定了農村集體土地征地補償款是對全體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補償,土地共有人應共同享有,土地征地補償款的分配,就應由全體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共同參與分配,這與法律規定的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性質是相一致的。
那依據什么標準來確定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資格呢
在實踐中,一般有以下幾種主張:
①戶口說,認為只要戶口在該村(組),就享有該村征地補償費用的分配權。
②事實主義說,認為只要是長期在本村(組)生活,就應當享有征地補償費用的分配權。
③生活來源說,認為只要是以土地耕作收益作為個人主要生活來源,就享有征地補償費的分配權。
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認定,既要反映征地補償費的本質,又要有利于對農民合法權益的保護。由于很多農村沒有成立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和財產由村民委員會或村民小組進行管理,這種情況下,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也就是本村(組)的村民。
再者,認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依據一般應以戶籍為原則,但戶籍又不是唯一依據,還應結合地權進行考慮。如果某人戶口在本村(組),只要他(她)的農民身份沒有改變,依附于村(組)集體土地,他(她)必然享有集體土地的地權,他(她)就是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團體里的一分子,他(她)就和其他集體成員一起,成為集體土地所有權、使用權和他項權主體的一部分,就應該成為征地補償費的受益權主體。
除了一般的村民能享有征地補償款外,以下幾種特殊人群也可以
1、對于出嫁女及其子女要求分配征地補償款的情形:
根據《婦女權益保障法》第30條:“農村劃分責任田、口糧田等,以及批準宅基地,婦女與男子享有平等權利,不得侵害婦女的合法權益。婦女結婚、離婚后、其責任田、口糧田和宅基地等,應當受到保障。”以及福建省實施婦女保障法的有關規定,農村婦女與城鎮男子結婚,戶口沒轉移,未能享受城鎮居民低保費等待遇的,其及子女所在村不得注銷其戶口,不得收回其口糧、責任田等,應作為該村村民仍享有集體所有的土地為其提供社會保障的權益。
因此出嫁女及其子女享有與其他村民同等的來源于集體所有的土地被征用而獲得補償的權利,對其分配征地補償款的請求應予以支持。
2、對于農村入贅女婿要求分配征地補償款的情形:
作為村民自治的產物,村規民約效力的發生必須以不違反國家法律的規定和不損害公民的基本權利為前提,否則就是對村民自治權力的濫用。而其關于入贅男子及其子女不能享有土地承包及收益權的規定,恰恰違反了《憲法》、《婚姻法》以及《土地承包法》的規定。
因此,入贅女婿也與其他村民一樣,有權參與征地補償款的分配。
3、對于農村超生子女要求分配征地補償款的情形:
一方面,超生子女是其父母違反計劃生育政策情況下出生的,經行政機關處罰、審批后上戶,具有村民身份。但是這種村民身份上的瑕疵導致超生子女作為村集體成員與其他村民應當有所區別。否則,如果不加區分地對超生子女和普通村民一律給予分配土地征地補償款,無形中就成了對“超生行為”的鼓勵。
另一方面,超生子女是否享有村民待遇、享有同等數額的土地分配款影響村集體其他成員的直接利益,應當在村民個人利益與村集體其他成員整體利益之間尋找平衡點,保護超生子女依法享有的民事權利。
因此,目前法律法規尚未明確的情況下,應尊重農村集體組織自治權的行使,是否分給、分給多少由村民按照民主議定的原則決定。
4、對于鎮辦企業單位退養人員回到本村和全家從外地遷回老家居住且戶口也遷回本村落戶的人員要求分配征地補償款的情形:
由于一些特殊原因,這些“回遷”人員既沒有退休養老金,也不享有城鎮居民所享有的“低保”和“社保”,其基本生活沒有保障。而依據《土地承包法》的立法宗旨精神和有關的政策規定,土地是村民的基本生活資料和生活保障,按戶口屬地原則,他們應享有戶口所在村的土地承包權和土地補償分配權,作為他們的的基本生活資料和生活保障。
因此,對于“回遷”居住而原先承包的土地被原所在村收回的人員,應當給予分配征地補償款。
5、對于全家移居城鎮生活但戶口尚在農村的人員要求分配征地補償款的情形:
根據《民法通則》中的權利義務相一致原則和平等原則,對于“遷出”人員要求分配征地補償款的,應區分對待。
平等不是平均。對于“遷出”人員,不能一味地適用戶口屬地原則:履行了村民義務的,應當參與分配征地補償款;而未盡村民義務的應當少分獲不分。
6、對于新生兒和死亡人員的家屬要求分配征地補償款的情形:
根據《民法通則》第九條規定,公民的民事權利始于出生滅于死亡,新生兒從出生開始就是該村的一份子,就應與村民享有同等的民事權利和待遇,在分配時嬰兒已出生就應該分給。而村民在分配時已死亡,民事權利也隨之滅失,其家屬要求死亡人員繼續享有民事權利和村民待遇,有悖法律規定,不應分給征地款。
因此,新生兒要求分配征地補償款的應予支持,死亡人員的家屬要求分配征地補償款的不予支持。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依據我國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在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確定時已經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人,都能獲得征地補償款。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網絡上采用別人的文章是侵權嗎
2020-12-05公司犯罪法律顧問承擔什么責任
2020-11-26車禍評殘需要多少錢
2021-01-09速裁程序是一審終審嗎
2020-12-21外嫁女戶口遷出還有宅基地繼承權嗎
2020-12-21房屋中介費可要求退還嗎
2020-12-20技術服務外包勞務合同
2020-11-28定期壽險與終身壽險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24離婚后家庭財產險是否可以分割
2021-01-16超48小時報案保險公司不理賠
2021-01-13私了后報保險算騙保嗎
2021-03-08如何進行保險理賠保險公司可以免責的情形
2020-11-23貨車沒有營運證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1-01-20購買財產保險后要注意什么
2021-02-24對保險公司注冊資本如何要求的
2021-02-02車輛修理費高于市值,保險公司能拒賠嗎
2021-03-03土地流轉農民入股合同怎么寫
2020-11-20雙方對于拆遷補償問題無法協商的如何處理
2020-12-31房屋拆遷時,門面房如何界定
2021-01-25拆遷安置房不滿意可以拒絕接收嗎
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