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的行為對當事人的傷害以及家庭關系的禍害和社會的安定團結的危害是非常大的。行為人通過捆綁,毆打,對對方進行精神上的施暴的這種行為,都構成了家庭暴力,并且已經嚴重違反了我國的法規。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細介紹我國法院如何判定家庭暴力的問題。
一、我國法院如何判定家庭暴力?
1、主體須為家庭中的成員
所謂家庭成員是指基于婚姻和血緣關系的父母、子女及生活在一起的其他親屬。對于前夫及未婚同居中的一方是否屬于家庭成員的問題,婚姻法及解釋并未明確規定但審判實踐中是將其排除在外的。家庭暴力發生于有血緣、婚姻、收養關系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員間,如丈夫對妻子、父母對子女、成年子女對父母等,婦女和兒童是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有些中老年人、男性和殘疾人也會成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
2、主觀方面是故意
家庭暴力的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采取的暴力手段,會給其家庭成員的身體、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傷害后果,并且希望或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而且大部分情況下行為人都具有直接故意,即行為人有意識、有目的地對被害人進行肉體上或精神上的折磨和摧殘。過失行為即使造成了一定的傷害結果也不應認定為家庭暴力。所以家庭暴力如何界定,要看行為人主觀方面是不是故意。
3、客體是受婚姻法保護的婚姻家庭關系
侵害的是家庭成員的生命權、自由權、身體健康權、心理健康權等。家庭暴力的對象主要針對的是家庭成員中處于弱勢的群體。就現實情況看,家庭暴力的對象主要是針對婦女、兒童和老人,其中尤以婦女居多,而在婦女中又突出地表現為妻子。
4、客觀方面身體、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傷害后果
我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及《刑法》規定,傷害結果為輕微傷時可以進行治安處罰。如果傷害結果為輕傷或重傷時則屬于刑法的調整范疇。如果從傷害結果來看,受害人就很難舉證。此外,由于每人個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對于婚姻法規定的精神上的傷害的計算就更加困難。因此很多學者認為以傷害結果來界定家庭暴力是不科學的。
二、家庭暴力怎樣證明?
在離婚案件中, “實施家庭暴力的”,作為認定夫妻感情破裂的標準之一,調解無效的,人民法院應準予離婚。司法實踐中,不少當事人以對方實施家庭暴力導致雙方夫妻感情破裂為由,提出離婚的訴訟請求。根據“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有義務舉證對方實施了家庭暴力。那么,家庭暴力怎樣證明呢?因為家庭暴力常常發生在僅有夫妻二人在場的情況下,場合隱蔽,證據難以收集。什么樣的證據,才是有效的證據,才能被法庭所采納呢?
當事人在遭受家庭暴力后,應該及時進行收集、鞏固證據,以此證明家庭暴力的存在:
1、要及時向居(村)委會、婦聯組織、工作單位等,尋求幫助或者調解,或者直接向公安機關報警。日后進行訴訟時,可以請求相關部門出具相關證明材料,尤其是公安機關的出警記錄。
2、如果在家庭暴力中受傷,則一定及時去醫院治療,并保留好診斷證明、病例本、醫療費的票據等。此外,還要在當時進行拍照,保留好照片。傷情嚴重的,報警后,由公安機關委托進行傷情鑒定。
3、如果家里或者身邊有條件的,可以進行錄音、攝像等,并保留好原始的視聽資料。或者可以申請證人出庭作證。
總之,證明家庭暴力的存在,實質上是一個復原家庭暴力原狀的過程。無論是物證、書證還是證人證言,只要能證明存在家庭暴力,只要舉證合法,程序完備,都可以作為證據,以此來證明家庭暴力的存在。
在判定家庭暴力的時候,主要依據行為人施暴的是不是家庭中的成員,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并且家庭暴力的施暴后果不只是對行為人的身體上,也包括精神上和人身自由上。構成家暴行為,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所以遇到家庭暴力,要懂得如何反抗。
因家庭暴力離婚孩子歸誰?
家庭暴力離婚起訴狀的范文
家庭暴力的證據有哪些,如何取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只有土地證的租賃合同是否有效
2021-01-15商號與商標的不同之處是什么
2020-12-17在哪些情況下,抵押權人可以處分抵押房產?
2021-02-22值得參考的反擔保(保證)合同
2021-01-09不可抗力及違約責任的免除
2020-11-14不安抗辯權在什么時候使用
2021-02-20逮捕后的偵查羈押期限的規定
2021-01-16重慶公交車墜江涉及哪些罪名
2021-03-14如何查出房子有無抵押
2021-02-05簽訂合同認購書效力
2021-03-09政府與個人合同如何中止
2021-01-24超市雇員受傷責任承擔,由誰負責
2021-03-10房產贈與給子女的契稅怎么計算
2020-12-30住房公積金提取前提需要哪些
2021-01-09調薪未簽訂勞動合同變更怎么處理
2021-01-06工傷解除勞動合同有哪些賠償
2021-01-28勞動爭議一審結束仲裁還有效力嗎
2021-02-10保險產品價值與獲得成本的比較
2021-02-06保險合同變更的效力是怎么樣的
2020-12-19鞍山3級地震,地震是否屬于財產險理賠范疇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