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三人撤銷之訴與破產撤銷權的問題
2012年民訴法新增了第三人撤銷之訴的制度規定。該制度中的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根據是其對他人之間的訴訟標的主張獨立的請求權,其地位相當于原告。第三人提起該訴予以救濟的程序條件是:因不能歸責于本人的事由而未參加訴訟;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六個月內提起。實務中,有一些企業出于種種利益動機,在破產程序啟動之前,即已與其他主體串通,由他們進行訴訟來“損害”自己的民事權益,達到轉移財產的目的。也有些企業是在事后才知道自己的民事權益受到損害,本可依法提起撤銷之訴予以救濟,但卻因這樣正合其心意而故意不提起,致使期限超過六個月,以借助法院裁判實現可撤銷行為合法化。由此便產生這樣的問題,當這些企業進入破產程序后,因當時知道原訴訟存在,未參加訴訟系可歸責于自身原因,或因知道權益受到損害已超過六個月,已不能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
筆者認為不能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并不等于管理人在破產程序中不能行使破產撤銷權。因為破產法是以企業法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事件為對象,依據特定的政策目標而制定的法律規范,屬特別法。這就決定了其與普通民訴法之間既有聯系,但又有一系列與之不同的特殊規則,在處理破產案件時該特殊規則應處于優先適用的地位。而破產撤銷權是該特殊規則之一,其設置目的就在于否認債務人在破產申請受理前法定期間內不當處分自己財產的違法行為,保全其責任財產,維護全體債權人的整體利益。對此在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前一年內,涉及債務人出于惡意而致其財產被法院錯誤生效裁判處置給他人的或其他類似情形的行為,管理人完全可以依據破產法第三十一條規定請求法院對該錯誤裁判予以撤銷,而不受民訴法第三人撤銷之訴規則限制。
二、第三人撤銷之訴與破產撤銷權的問題
根據破產法第三十五條規定,破產申請受理后管理人要求債務人的出資人繳納出資不受出資期限限制。換言之,出資期限尚未屆滿的按期限到期對待。但由于2013年公司法將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實繳登記制修訂為認繳登記制,出資人所認繳的出資在何時繳清相關法律均未作時間限制,應屬于公司自治內容和股東的權利。因此在一些公司章程中便出現了遙遙無期或期限約定不明的出資。由此而產生的問題是,倘若公司破產,該出資人的出資應何時繳納呢?
眾所周知,出資是股東法定義務。該出資既是出資人承擔有限責任的根據,也是構成公司財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公司進入破產程序時該財產又是債務人對其債權人承擔債務的責任財產,要是此時出資人因出資期限未到而尚未完全履行出資義務,債務人的清償能力必然會削弱,債權人的利益也因此而得不到充分保護。對此破產法第三十五條就該問題的處理作出了明確回應,為實現債務人財產的完整性和保護債權人利益最大化提供了保障。通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認繳登記制下法律取消出資期限限制并非取消出資人的出資義務。破產申請受理后將出資人的無期限限制或期限約定不明的出資,均參照破產法第三十五條規定的情形作同樣處理即視為出資到期也并無不妥。因為破產程序的終極性和特殊性等規則具有限制出資人自行決定繳納出資期限權利的效力,并同時決定了即使其無期限限制的出資是依據公司法或公司章程的規定而作出,也必須視同到期,期限約定不明的也不例外,這符合破產法第三十五條立法原意。故管理人催繳時出資人應無條件繳納所認繳的出資。
三、債務人曾作為申請執行人案件的執行回轉
債務人曾作為被執行人,因錯誤執行應當執行回轉的財產依法應屬于債務人;反之亦然,債務人曾作為申請執行人,因錯誤執行應當執行回轉的財產也理應屬于該案件的被執行人。根據破產法規定,進入破產程序后包括執行回轉的民事執行程序應當中止,其遺留問題由破產法律調整。在破產實務中前者受關注度高,且有直接的明確法律規定,而后者卻與之相反,有關理論研究也相對薄弱。由此帶來的問題是,如何使后者獲得妥當的法律適用呢?筆者認為,應當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二)》(以下簡稱《規定》)第二條第(四)項規定,并運用民商事法律的文義解釋方法,對破產法律相關條文內容進行闡釋來加以解決。如破產法第三十八條中的“債務人占有的不屬于債務人的財產”及《規定》有關條文中的“債務人占有的他人財產”等規定,應當包括后者執行回轉的債務人應退未退的財產。如此解釋既符合破產法律相關規定本意,又為處理后者執行回轉所引發的相關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紛爭找到了依據。
然而,具體處理時還應結合該財產是否被債務人轉讓等情況而區分作出:如該財產仍被管理人接管著,依據破產法第三十八條規定原權利人可通過其取回;如該財產被違法轉讓給第三人,而第三人已善意取得致原權利人無法取回的,依據《規定》第三十條處理;如該財產被違法轉讓給第三人,但被原權利人依法追回的,對因第三人已支付對價而產生的債務,依據《規定》第三十一條處理;如該財產毀損、滅失而獲得的保險金等,依據《規定》第三十二條處理;如該財產不當轉讓或造成該財產毀損、滅失是管理人或相關人員在執行職務過程中因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的,其損害產生的債務,依據《規定》第三十三條處理。
本網站致力于打造優質的律師咨詢服務,如果您還有任何疑問,歡迎進行律師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美容院顧客被欺詐怎么辦,消費者應該怎么維權
2020-11-08什么是殘廢等級
2020-12-14股權激勵無償是否交稅
2021-03-10盜竊罪量刑標準數額
2020-11-242020年撫養費標準多少
2020-12-18申請財產保全需要多少費用
2021-03-06談法人型聯營合同終止后續法律問題的處理
2020-11-16購房合同丟失有哪些處理辦法
2021-01-26首套住房能沒收嗎
2021-02-22勞動合同期內公司變更經濟補償是怎樣的
2021-01-12購買壽險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07意外險車禍賠付多少錢
2020-11-15強險投保人提供哪些材料
2021-02-28合同上寫工作兩年后交保險合法嗎
2021-01-172020人壽保險合同樣本
2021-01-06人身保險合同
2021-03-08辭職后用人單位不辦理保險交移
2021-03-01拼車發生事故保險公司以營運性運輸拒賠說得通嗎
2021-02-13房屋保險包括哪些房屋保險不賠償的情況是什么
2021-03-12人身保險理賠有時間限制嗎
202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