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法院的監督
(一)監督的范圍。
現行破產法及司法解釋均規定對破產案件審理的不予受理裁定及駁回破產申請的裁定,申請人可以上訴,其他破產中所適用的裁定,均是一審終裁。應當說,上述規定是符合破產程序本身為非訴確認程序特點的,而且一審終裁具有節約破產成本,提高債權清償率的意義,這也是當今多數國家破產制度的選擇。然而,基于法院審理企業破產案件經驗不足,以及部分地方保護主義對法院審理破產案件的干擾和個別審判人員濫用審判權現象尚未杜絕,最高人民法院于2002年頒布《關于審理企業破產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2002司法解釋),規定當事人可以就破產宣告裁定以及在破產財產分配方案經債權人會議二次未獲通過的情況下對法院作出的確認財產分配方案的裁定,向上級人民法院提出申訴,上級法院必須組成合議庭對此進行審理,及時作出裁決。這些規定加強了上級人民法院對破產案件的審判監督,這對破除當前地方保護主義的干擾顯得非常重要。有人認為既然上述兩個重要裁定對當事人的權利影響重大,那就應當采用上訴程序才能更好地保護當事人。筆者認為司法解釋選擇申訴而不是上訴程序是有其理由的,一是現行破產法對此沒有上訴審規定;二是提出申訴的案件不影響案件審理,不影響破產案件成立清算組、接管企業等工作的正常進行。而如果采取上訴程序,則破產程序就必須停止,可能影響企業破產工作的順利進行。
2002司法解釋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發現各級人民法院,或上級人民法院發現下級人民法院在破產程序中作出的裁定有錯誤的,應當通知其糾正;不予糾正的,可以裁定指令下級人民法院重新作出裁定。這一條文的規定,實際上是賦予了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所審理的破產案件的全部程序的普通監督權力和職責義務。在司法實踐中,上級法院對下級法院破產案件的監督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如湖北省黃岡市中級法院依法撤銷英山縣人民法院宣告英山縣棉花公司破產還債民事裁定一案,依法保護了債權人的合法權益。2002年9月30日,申訴人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英山支行不服英山縣人民法院(2002)英經破字第11-1號宣告英山縣棉花公司破產還債裁定,向黃岡中院提出申訴。黃岡中院經審查認為,被申訴人英山縣棉花公司具有申請破產的法定訴權,但從其所提供的申請材料審查,尚缺乏法律所規定的具有破產原因的相關證據,尚未達到資不抵債嚴重虧損的破產界線,且有巨額資產不能合理解釋去向,故依法作出了撤銷原審法院所作出了宣告債務人破產裁定。
我國新破產法繼續保留了破產程序中的一審終裁,上訴的范圍未擴大。關于對破產案件的審判監督,新破產草案中曾規定“審理破產案件中的程序事項,本法沒有規定的,除再審程序外,準用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而在新破產法中刪去了不適用再審程序的規定,規定“破產案件審理程序,本法沒有規定的,適用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因此,從立法意圖來看,破產案件并不排斥審判監督程序。新破產法實施后,上述司法解釋規定的對破產案件的審判監督可予以保留。
(二)上級法院監督程序啟動問題。
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所審理的破產案件的審判監督程序如何啟動,是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實行審判監督需要明確的首要問題。從監督的方式來看,可分為上訴監督與申訴監督。申訴監督又分為具體規范的監督與一般性規范的監督。具體規范的監督只是針對破產宣告裁定以及在破產財產分配方案經債權人會議二次未獲通過的情況下對法院作出的確認財產分配方案的裁定,僅此兩種裁定,一般性規范的監督即為最高人民法院與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的監督,即為2002司法解釋第104條規定的情形。對于上訴監督與申訴監督中的具體監督,其啟動的原因,主要是基于破產程序中申請人或異議人在法定期限內,不服原審裁定的上訴和申訴,而必然啟動上一級法院對下一級法院所作的裁定的審判程序。在監督的時間上也是法定的,即上訴人或申訴人必須在收到裁定之日起十日內向上級法院提出上訴或申訴,否則,將無法啟動該項程序的審判監督。上一級人民法院啟動該項程序后,必須要組成合議庭審理。審理的方式采取聽證的方式較為可行,如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企業破產上訴、申訴案件有關問題的規定》規定,審理企業破產上訴、申訴案件應當進行聽證。對于申訴監督中的一般性規范的監督,其程序啟動的原因主要是基于上級人民法院發現下級人民法院在審理破產案件程序中,所作出的裁定“確有錯誤”的情況下,才啟動監督程序。其發現途徑可以是當事人所反映情況或申訴,也可以是依職權主動發現。此種監督形式,在監督的時間上沒有嚴格的限制,即在破產程序終結前的任何階段,只要發現確有錯誤裁定情況,都可以進行監督。對破產終結后發現裁定有錯誤的,是否能提起審判監督?筆者認為,法院不應主動實施審判監督糾錯。因為對具體程序性的裁定異議已失去意義,而且破產財產已分配完畢,無法回轉,實質上已無不糾錯。筆者在此需指出的是,對一般性規范的監督應當謹慎,不能因審判監督影響破產程序進行的效率,增加債權人的負擔。審判監督應當針對法院作出的錯誤裁定,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讓審判監督成為個別當事人無理纏訟的借口。在進行監督時要注意監督次序,對確有錯誤的裁定,應當先通知作出裁定的法院自己糾正,在該法院拒不糾正時,上級法院才依職權撤銷裁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注冊公司需要的流程及費用
2021-03-09刑事案件法庭收費標準
2021-01-11客戶隱私泄密如何處理
2021-02-27網絡上“人肉”是否違法
2020-11-17申請老字號有哪些要求呢
2020-12-262020交通事故后進行訴訟代理詞怎么寫
2021-02-07遺囑繼承的房產出售后交哪些費用
2021-02-23懷孕工傷事故怎么賠償
2020-12-19終止合同需要約定還款期限嗎
2021-02-12勞動者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規定是什么
2020-12-17提前終止勞動合同
2021-02-21江西藍天學院專職人員調崗申請表
2020-11-29負債與勞動糾紛如何區分
2021-03-21航空意外險是否需要購買
2020-12-03人身保險合同是什么)
2021-02-02以房養老保險是什么意思
2021-01-06車禍主責保險賠多少錢
2021-01-06防范保險欺詐的對策是怎樣的
2020-11-29保險公司的明確說明義務的內容有哪些呢
2020-12-16網上投保意外險得不到賠償怎么辦
202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