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張我國新《破產法》中應建立個人破產制度,并對個人破產制度的若干問題進行探討。認為個人破產中的“個人”僅指自然人,與法人破產相比,個人破產具有主體的特殊性、破產能力的無差異性、破產原因的復雜性及人道主義精神等特征。建立個人破產制度既有法理基礎,又有事實依據。將來的個人破產制度應對破產申請的條件、破產財產的界限、破產和解及破產的解除等問題作出具體規定。[關鍵詞]個人破產,一般理論,原因,構想按照國內外學者對各國破產立法和判例依破產主體不同而進行的分類(注:破產法上的所謂“主義”,實際上是學者對各國立法、判例與學理關于破產法的主要問題所采取的立法政策、判例與學理觀點所進行的總結,除“一般破產主義”與“商人破產主義”外,還有“破產有罪主義”與“無罪主義”、“破產普遍主義”與“屬地主義”、“破產申請主義”與“職權主義”、“破產財產的固定主義”與“膨脹主義”、“和解前置主義”與“分離主義”、“破產免責主義”與“非免責主義”等等。),我國破產法在破產主體適用上無疑是另類,即破產主體的范圍既不是意大利式的“商人破產主義”,亦非英美的“一般破產主義”,而是有中國特色的“企業法人破產主義”?!捌髽I法人破產主義”為何物?這必須借助其他兩種主義來說明?!吧倘似飘a主義”認為,破產法僅適用于商事主體,凡商人遇有喪失支付能力、不能支付到期債務又無計可施時,可以破產實現債權受償的最大化及債務人受債務困繞的最小化:“一般破產主義”則承認一切民事主體均有破產能力,不論自然人或法人、商人或非商人,只要有破產條件存在,都可申請破產。我國破產法與上述兩者都不同,這表現在:1986年通過、1988年生效的《企業破產法》(試行)規定“本法適用于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而1991年通過并生效的《民事訴訟法》在企業破產還債程序一章中則規定,它只適用于除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以外的其他企業,包括有法人資格的集體企業、私營企業和三資企業等,將兩法相加,我國破產法充其量也只適用于具有法人資格的企業,而其他經濟組織形式及自然人被排除在外。這種破產適用范圍就是“企業法人破產主義”。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狹義破產主義顯露出的種種弊端使之日益成為眾矢之的,頗受責難。現在的問題不在于決定將來的新《破產法》對此是否作出修改(這是毫無疑問的),而在于如何修改。筆者認為,我國將來的新《破產法》應采取“一般破產主義”,特別是應使破產法適用于個人。下面筆者就我國新《破產法》中建立個人破產制度的若干問題作些探討。一、個人破產的一般理論(一)對“個人破產”中“個人”的理解“個人破產”中“個人”應如何理解,目前學術界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主張個人即自然人,個人破產也即是自然人破產(注:由凌相權教授主編的《臺灣商事法論》(武漢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作者持這種觀點。);另一種則主張個人破產中的個人并非嚴格的法律術語,其范圍不僅寬于《民法通則》第9條所規定的權利能力始于出生終于死亡的公民,而且也大于《民法通則》第二章所規定的兩戶一伙,這一觀點認為,個人破產就其本質是指所有法律上或實質承擔無限責任的經濟實體和自然人的破產(注:湯*建:《關于建立我國個人破產程序的構想》,《政法論壇》1995年第4期。),包括普通合伙破產、隱名合伙破產、自然人破產、個體工商戶破產及遺產破產等類型。事實上,這種意義上個人破產也就是除法人破產之外的其他民事主體的破產。筆者認為后一種觀點不妥,因為:其一,將“個人”理解為包括所有“法律上或實質以承擔無限責任的經濟實體和自然人”不符合語義規則及理解習慣。中國語言文字歷史悠久、內涵豐富,對一個詞語固然可作多種解釋,這正如為表達同一種意思可用多個近似詞一樣。但是在法律的范疇內,一切術語的解釋及其意思的表達應力求精確,因為法律是要求公眾必須遵守的社會規范,其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并對社會公眾有強制性效力。為了真正實現這種普適性和強制力,法律就必須具有充分的可理解性,能被人們領會、明了。與此相關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法律的措辭,法律的制定者也許無法使身處各地、從事不同行業、有著不同文化素質、不同經歷的人具有相同的理解能力,但是制定者有義務使法律的措辭最大限度地接近人們的生活以及人們的理解習慣。從這個角度看,法律用語不是越特殊化、越抽象越好,而是越樸實越好,否則法律將成為“學者的法律”、“法官的法律”,而非“社會的法律”、“人們的法律”。學術研究中的措辭莫不是要求如此,盡管學術研究在很多情況下是學者對問題的一種解說,而且不是、也不可能是最后一種解說,但筆者認為,它應服務于法律的完善以及思想交流的需要,因而在措辭上也應大眾化。任何人都沒有必要打著特色的旗號去“創造”一些遠離生活的“特色詞匯”。就個人破產而言,顯然,將“個人”理解為包括其他承擔無限責任的民事主體已大大超出人們對“個人”的理解程度(因為依照法律的一般規定及人們的理解習慣,個人即自然人個體),頗有牽強附會之嫌,其合理性值得商榷,在立法和學術探討中不宜采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按揭房轉讓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2021-02-19員工不能勝任工作調崗能降薪嗎
2021-02-20刑事案件中被告人申請法律援助需要的條件
2020-12-13哪個部門宣告申請公司的設立是無效的
2021-02-24最高院關于擔保法的6個重要疑難問題的司法觀點
2021-01-27從事非法改裝汽車的企業如何處罰
2020-11-09濟南執法車遭槍擊,公民怎樣反對暴力執法
2020-12-07要怎么寫追討個人債務授權委托書
2021-02-28沒有借貸憑證可以向法院提起借貸訴訟嗎
2020-12-03可以對家暴行為提起訴訟嗎
2021-02-19侵占罪與盜竊罪有哪些不同,侵占罪告訴處理的程序是什么
2021-01-04同居期間購買的房產分手時如何分割
2020-12-12離婚答辯狀主要針對哪些答辯
2020-12-01離婚訴訟書可以寫得詳細點嗎
2021-03-09手寫房屋放棄繼承書可以反悔嗎
2021-01-29工亡賠償金能否被強制執行
2020-12-19顧客在超市受傷誰賠償,顧客在超市受傷的相關法律是怎么規定的
2021-02-03學生上學路上的安全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24海外購房與國內購房的差異有哪些
2020-11-26房產證在銀行抵押起的可以加名字嗎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