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環境侵權法院取證
那么當眾多的證據呈現在法官面前時,法官將如何認定證據,尤其是相互對立證據的真實性、合法性與關聯性?對于對立的科學證據,為判斷哪一方是正確的,法院應當如何予以采信,必須對證據進行質證。依據我國民訴法和證據規則,未經當事人質證的證據是無效的,法院不予認可。
二、哪些主體能夠收集證據
與傳統民事訴訟相同,環境侵權案件中證據的收集主體較為廣泛,與此同時環境類侵權案件的專業性、特殊性也使其收集證據主體具有相應的特點。
下列主體能夠收集證據1、環境侵權案件的當事人,包括受害者和排污者,當事人收集的證據最好進行證據公證。2、律師。3、行政執法機關。4、公安部門。5、檢察機關。6、人民法院。7、監測機構。8、司法鑒定機構。9、科學研究機構。
三、案件當事人應當收集哪些證據
雖然在《民事訴訟法》和《證據規定》中確立了“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責任一般原則,但在環境侵權案件中,我國基于“保護弱者”“傾斜立法”的原則,在環境類立法和相關司法解釋中,對環境侵權構成要件的舉證責任方面實行“差別待遇”。具體體現在受害人在提起環境污染侵權訴訟時無需對環境污染行為的違法性、加害人是否有過錯進行舉證,實行舉證責任倒置或舉證責任轉換。因此在環境侵權案件中:
原告應收集的證據包括:1、開發建設活動和排污的證據。2、排放了何種污染物的證據。3、污染物濃度和數量證據。4、污染物去向的證據。5、受害者接觸(暴露)時間和濃度的證據。6、環境和產品質量證據(水質、空氣質量、土壤質量、海水質量、產品污染物含量等)。7、受害大小的證據。
被告應當收集的證據包括:1、不產生、未排放污染物或未排放致害污染物的證據。2、排放的污染物未到達受害地的證據。3、受害者未接觸或者未暴露于污染環境的證據。4、排放的濃度或數量不足以致害的證據。5、他人排放致害污染物的證據或第三者故意或過失的證據。6、他人排污超標和排放總量的證據。7、受害者對受害程度和損失大小弄虛作假的證據。
通過上面的文章介紹相信您已經知道了您問題的答案了,如果有的時候面對的問題并不簡單的話,歡迎您來咨詢律霸網律師們,我們將會用專業的知識全力的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警現場處罰寫錯車牌該怎么行政復議
2020-12-18怎樣確定損害賠償的范圍?
2020-11-25國有獨資公司是否要設立三會才可以
2021-01-22侵犯商標權10萬法院會怎么判
2021-03-01新《商標法》幾大亮點
2021-02-14反家暴法規定:哪些行為算家暴
2020-12-10鄰居土地糾紛找誰解決
2021-01-20房產贈與給侄兒要被上稅嗎
2021-02-15雇傭合同與勞動合同的區別有哪些
2020-11-29崗前培訓可以約定競業限制嗎
2021-02-02單位能否單方調動員工崗位
2021-01-30合同生效后保險標的的危險程度是否確立
2021-01-04車主變更保險合同未改保險賠償案例
2021-01-12無證駕駛中保險公司對人身傷亡的保險責任
2021-03-21買二手車保險沒轉怎么辦
2021-02-03自留地與機動地的區別
2020-12-11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
2021-02-23公司注冊地拆遷有否賠償
2020-12-07公益拆遷補償太低怎么辦
2021-01-29公租房拆遷的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