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身傷害中我們立法一直沒有明確規定精神損害是否應該賠償。但民法理論經歷了由否定到肯定的過程。20世紀50年代的民法理論受前蘇聯的影響,否定精神損害賠償。此后很長時間對國內人身傷害精神損害賠償不予承認,只在政府有關部門的涉外人身傷亡索賠之規范性文件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中或明或暗地予以承認。如1982年交通部在《關于遠洋船員死亡事故對外索賠標準的通知》中的“安慰撫恤金”。
1986年頒布的《民法通則》第120條規定:“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可以要求賠償損失。法人的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適用前款規定。”此處雖未直接規定精神損害賠償的稱謂,但司法實務界普遍傾向于推定“賠償損失”包括物質損失和精神損害,因此《民法通則》第120條就是我國正式確立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的法律依據。
1988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40條將隱私歸入公民名譽權,使得個人隱私被侵害時,受害人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1991年國務院制定的《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規定了受害人的近親屬可得到具有精神補償性質的死亡補償費。
1992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外海上人身傷亡案件損害賠償的具體規定(試行)》第4條(安撫費)的規定,使得生命權受到侵害時請求精神損害賠償有了依據。最高法院公報1997年第2期公布的賈國宇訴北京國際氣霧劑有限公司等人身損害賠償一案,肯定了人身傷害的精神損害賠償,擴大了《民法通則》第119條的內涵。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司股權變更的具體流程
2020-11-12拆遷不簽字怎么進行行政訴訟
2021-02-22民間借貸超過了訴訟時效怎么辦
2020-11-30著作權糾紛的處理有哪些途徑
2021-02-22商業匯票包括哪些
2021-03-10【拆遷賠償】拆遷賠償款如何辦理提存手續
2021-01-16承攬合同與雇傭合同的差別有哪些
2021-02-11對已解散的公司如何起訴
2020-12-17用工備案的用工形式是什么意思
2021-02-13勞務派遣員工是否可以簽訂競業限制協議
2020-11-13勞動法關于調崗的規定
2021-03-24哪些違法事項免責條款不能主張免責
2021-03-07胡某訴某起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0-11-29保險合同格式條款被判無效的情況
2021-03-23企業固定資產保險賠償如何計算
2021-03-20快速理賠定損書范本是怎樣的
2020-11-21保險法告知義務的問題是什么
2021-01-14公眾責任險評估的主要內容
2020-12-24人身保險中的常見問題
2021-01-30承包荒山有年限規定嗎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