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身傷害中我們立法一直沒有明確規定精神損害是否應該賠償。但民法理論經歷了由否定到肯定的過程。20世紀50年代的民法理論受前蘇聯的影響,否定精神損害賠償。此后很長時間對國內人身傷害精神損害賠償不予承認,只在政府有關部門的涉外人身傷亡索賠之規范性文件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中或明或暗地予以承認。如1982年交通部在《關于遠洋船員死亡事故對外索賠標準的通知》中的“安慰撫恤金”。
1986年頒布的《民法通則》第120條規定:“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可以要求賠償損失。法人的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適用前款規定。”此處雖未直接規定精神損害賠償的稱謂,但司法實務界普遍傾向于推定“賠償損失”包括物質損失和精神損害,因此《民法通則》第120條就是我國正式確立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的法律依據。
1988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40條將隱私歸入公民名譽權,使得個人隱私被侵害時,受害人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1991年國務院制定的《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規定了受害人的近親屬可得到具有精神補償性質的死亡補償費。
1992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外海上人身傷亡案件損害賠償的具體規定(試行)》第4條(安撫費)的規定,使得生命權受到侵害時請求精神損害賠償有了依據。最高法院公報1997年第2期公布的賈國宇訴北京國際氣霧劑有限公司等人身損害賠償一案,肯定了人身傷害的精神損害賠償,擴大了《民法通則》第119條的內涵。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擔保協議被擔保人的姓名寫錯了生效嗎
2020-12-11行政非訴執行期限是多久
2020-11-08什么是醫療事故,醫療事故處理有哪些程序
2021-01-25監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幾個月
2021-01-24一方重病可以離婚嗎
2020-12-29事實收養是否能辦理公證
2020-11-22離婚了房產證還押在銀行如何過戶
2021-03-10警察立案后找不到嫌疑人怎么辦
2021-01-24為什么集資房不可以抵押貸款
2021-03-17光污染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0-12-10員工離職老板能不能扣工資
2020-12-16公司不按制度處罰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26護士實習期間犯了錯誤誰來承擔
2021-03-152020疫情期間裁員怎么賠償
2021-03-22上傳侵權的網絡視頻由誰擔責
2020-11-21事業單位拖欠工資是勞動爭議嗎
2021-01-15公司是否可以單方面給員工降薪
2020-11-12保險合同的內容
2021-02-13哪些原因會導致人身保險合同終止
2021-02-04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保險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內容是什么
20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