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婚前”到“婚后”的時間點;二是“購房”時間點,即什么時候開始算是購買了房產。
對于前者,答案很簡單,鑒于在通常情況下結婚需要進行登記才被視為合法婚姻,因此,夫妻雙方自大陸民政部門領取《結婚證》之日可視為“婚前”到“婚后”的時間點,而其他諸如訂婚、舉行婚禮等時間點都不具備法律上的意義。
對于后者,比較困擾,在購房一系列的過程中到底哪個才是“購房”時間點?例如:在婚前簽了購房合同,付了首期款,婚后才進行按揭貸款,并辦了《房產證》,那哪個才是“購房時間點”?
有人認為,鑒于房產在法律上屬于不動產的范疇,而根據相關法律的規定購房人真正獲得所購房屋所有權的時間點為辦理完房屋的過戶手續,取得《房產證》之日,因此,認為獲得房屋產權證書之日為即為“購房”時間點。還有人認為,判斷這一問題關鍵是看房價款是在婚前以個人財產支付,還是婚后以共同財產支付的。
實際上,上述觀點在理解“購買”這一概念時過于狹隘了,因此由此得出的結論也有失偏頗,考慮到購房的目的性以及購房整個過程的關聯性,應當以簽訂購房合同的時間為“購房”時間點,簽訂合同時最能反映“購房”這一行為的性質。
二、婚前個人所購房屋為個人財產已確定無疑,然而如果是婚后夫妻共同償還的貸款,難道不會對房屋的所有權產生任何影響么?
有人提出過這樣的觀點:在償還完所有銀行貸款前,應當將房產權分時段分割為婚前婚后兩部分,婚前個人支付的房價款獲得相應比例的婚前房產權益,這屬其個人財產;而婚后雙方共同償還銀行貸款獲得婚后房產權益,這部分是夫妻雙方的共有財產,應作為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
在弄清楚這個問題之前,應當先弄清按揭購房各方的法律關系,即購房人、出賣人(如開發商)和貸款銀行三方的關系。簡單地說,購房者與開發商是房屋買賣關系,而購房人與銀行則是房款借貸關系。當購房人與開放商簽訂了購房合同,并在銀行辦理了按揭貸款手續、銀行將貸款金額劃入了開發商帳戶,同時也辦理了房產證后,購房合同雙方都已經履行完了合同義務,雙方已經結束了購房合同的關系。在此之后,購房人向償還銀行借款的行為,屬于購房人與銀行因貸款行為而產生的債券債務行為,并不影響所購房屋所有權的歸屬。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占道經營城管罰款標準是什么
2021-03-19涉外婚姻案例
2021-01-30職工可以入選監事會嗎
2021-01-01能否直接執行反擔保財產
2021-01-23小額民事訴訟可以不開庭直接判決嗎?
2020-12-04員工簽保密協議公司不給保密費怎么維權
2020-12-23公司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18勞務合同簽在第三方是什么意思
2021-01-29賠償金和經濟補償的不同之處是什么
2020-12-14合同規定“可根據需要進行調崗”是否有效
2020-12-18哺乳期內被調崗
2021-01-28保險合同代理代理方需要承擔哪些法律義務
2020-11-18代理人錯簽保單怎么辦
2021-01-29如何確定保險合同賠償范圍
2020-11-29重復保險是什么
2021-01-18理賠金給付的規定有哪些
2021-01-11財產損失保險合同的分類是什么
2020-12-19被保險人的義務
2021-01-29指定代理
2021-03-11農村集體林地可以承包給個人嗎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