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責任與產品質量責任有哪些區別
一、法律責任的形式不同
《產品質量法》規定了修理、更換、退貨或者賠償損失等產品質量責任形式;《合同法》規定了修理、更換、重作、退貨、減少價款或者報酬等產品質量責任形式。產品責任的形式主要為賠償損失。
二、賠償范圍不同
產品質量責任的賠償范圍限于因產品質量問題而造成產品本身的損失以及消費者因此而產生的運輸費、交通費等經濟損失。產品責任的賠償范圍為因產品存在缺陷而造成的人身、缺陷產品以外的其他財產損失,不包括缺陷產品自身的損失。缺陷產品自身的損失應由消費者另行向責任人主張產品質量責任。另外,精神損害賠償不屬于產品質量責任的賠償范圍,而產品責任的賠償范圍則包括精神損害賠償。
三、歸責原則不同
產品質量責任為違約責任,適用嚴格責任的歸責原則,即只要銷售者或者生產者提供的產品不符合法定或約定的質量要求,不論有無過錯,均應承擔法律責任。根據《合同法》的規定,不可抗力為違約責任的法定免責事由。
產品責任的歸責原則因人而異,生產者承擔嚴格責任而銷售者承擔推定過錯責任(過錯責任的一種)。生產者承擔嚴格責任表現為: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財產損害的,生產者無論是否有過錯,均應承擔賠償責任。但嚴格責任并非絕對責任,《產品質量法》規定,生產者能夠證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擔賠償責任:(一)未將產品投入流通的;(二)產品投入流通時,引起損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三)將產品投入流通時的科學技術水平尚不能發現缺陷的存在的。銷售者承擔推定過錯責任表現為: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財產損害的,推定銷售者對此有過錯,并應承擔賠償責任。銷售者如果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可向生產者追償。
四、訴訟時效期間不同
《民法通則》規定,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依據該規定,因質量不合格而產生的產品質量責任糾紛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產品質量法》規定,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益受到損害時起計算。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請求權,在造成損害的缺陷產品交付最初消費者滿十年喪失;但是,尚未超過明示的安全使用期的除外。依據該規定,產品責任糾紛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企業合同的風險有哪些,怎么審查企業合同?
2021-02-03商號有限制嗎
2020-11-07假冒注冊商標罪處罰措施
2021-03-15什么是嫖宿幼女罪
2021-02-19交通肇事逃逸怎么處理,怎么處罰
2020-12-26勘察合同是否屬于專屬管轄
2020-12-02交通肇事罪能判緩刑嗎
2020-11-21法律是如何規定虐待的
2020-11-21能否主張繼承違建房產
2021-03-08特警有權開交警罰單嗎
2020-11-30房屋產權的辦理手續是怎樣的
2021-03-22勞務派遣是否計入應付職工薪酬
2020-12-17意外險國家規定最高賠付多少
2021-01-01如何確定保險合同糾紛中的保險標的物所在地
2020-11-27保單詳細條款到底是否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2021-02-06擅自轉讓保險車輛 發生事故無權索賠
2021-02-21未避讓斑馬線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0-11-28肇事用救護車保險報銷嗎
2020-12-18盡快得到保險理賠償的方法有哪些
2021-02-20企業財產保險保費率是多少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