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觀點認為戀愛中互贈財物或互贈訂婚彩禮應視為一種純粹的贈與行為,所得財物一律不予返還。專家不敢茍同此種觀點。締結婚姻過程中雙方互贈財物的行為畢竟不同于民法理論中普通的贈與行為,這是男女雙方為了共同的美好愿望而自愿付給或許可對方占有自己的財物,當不能締結婚姻時,男女雙方的感情利益均受到傷害,如果給付一方在承受了精神痛苦后,又因財產性利益受損而不能得到補償,無疑加重了其精神損害,這顯然違背了我國民法理論中的公平原則,再者我國目前民間男女雙方訂婚時互送彩禮已成一種風俗,并把這種行為視為雙方婚約成立的標志,給付方和接受方均是以將來能共同享有此類財物的所有權為心理因素,當解除婚約時,民間通常的作法是接受方將數額較大的財物返還給對方,如果人民法院將此種行為一概視為純粹的贈與行為,也違背了公序良俗原則。
另一種觀點認為,可以把婚約或者雙方在戀愛中互贈財物的行為視為一種附條件的合同行為,即附義務的贈與,贈與人饋贈財產具有與對方結成夫妻的目的,受贈人接受訂婚彩禮,或者在戀愛中接受貴重禮品,可以認為是接受附條件的贈與,當不能結婚時,贈與人堅持要對方返還的,接受彩禮的一方應當退回彩禮。此種觀點雖然也彌補了贈與人的財產損失,但專家認為將此行為定性為附義務的贈與有不妥之處。首先從附義務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構成要素中來看,當事人之間所約定的義務必須是合法的,不得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當事人一方在給付另一方財物的同時,強加給對方必須與己結婚的負擔,違反了我國婚姻法規定的婚姻自由的原則,干涉了接受方對婚姻選擇和決定的自由意志。另外,此種付義務贈與的通俗的講就是說,你接受了我的財物,理應與我結婚,否則就返還財物,按照此種通常的解釋,附義務贈與的定性方法使得男女雙方之間的互贈財物行為便難逃買賣婚姻之嫌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勞動監察和勞動仲裁哪個快
2021-02-11抵觸申請對專利新穎性的影響是什么,有哪些構成要件
2020-12-28連帶責任多長時間就沒有了
2021-02-27起訴解散公司帳戶資金能保全嗎
2020-11-28多少周歲勞動者依法享有自主擇業的權利
2020-12-06欠條沒有手印生效嗎
2021-01-02離婚被告人不來可以離婚嗎
2021-01-15母親能追要多年的贍養費嗎
2020-12-14冒領低保金多少付刑事責任
2021-02-10交通調解協議書能否反悔
2020-12-22個人賬戶存公款犯法嗎
2020-12-10合同要求不利自己怎么提函
2021-03-12房屋裝修合同多久終止
2020-12-12離職后公司扣工服折舊費違法嗎
2021-02-16免責條款有哪些內容
2021-03-16勞務承攬與勞務外包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11勞動爭議仲裁庭審被申請方聯系不上怎么處理
2021-01-17做了財產保全的就一定能執行嗎
2020-12-01定值保險合同的定義是什么
2021-03-21車被撞了對方逃逸理賠多少錢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