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法制日報》1999年6月12日報道:4月8日,因在校訓練中,教練保護不及時而受傷致殘的北京科技大學學生齊*利與其母校的賠償案一審審結,齊*利獲賠償36萬元。齊*利一案向所有的學校提出了一個不能不直面的問題:學校究竟是一個什么性質的機構?其法律地位如何?教學期間,學生發生意外傷殘事故,校方要不要負責?應承擔多大的責任?為什么要承擔責任?人們尋此思路去謀求解決此類問題時卻發現:學生與學校的關系,學生與學校間的權利和義務,法律并沒有做出明確的規定,有關司法解釋也并不詳盡。在僅有的理論探討文章中,學者的觀點也不統一,特別是對于學校與學生的關系更是眾說紛紜,而學校與學生的關系的準確定位將直接影響到歸責原則的適用。可以說此類事件決非齊*利始,也決非齊*利止。因而對在校學生與學校的關系以及人身損害賠償問題進行一些深層次的探討,不管是對于將來的立法,還是對于現在的司法實踐都將是大有裨益的。
一、學校的法律地位
學校是專門從事教育的機構,是學生接受文化知識的場所。《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三十一條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具備法人條件的,自批準設立或注冊登記之日起取得法人資格。”“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在民事活動中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責任。”所以,學校既可以是具備法人資格的組織,也可以是不具備法人資格的組織。一般而言,政府、社會所辦學校都是一個具備法人資格的民事主體,其在民事活動中不僅能夠獨立地享受民事權利,而且能夠獨立地承擔民事責任。特殊情況下,如一些工廠或機構所辦學校不具備法人資格的,其民事責任如果不能獨立承擔的由其所屬的法人承擔。
二、學校與在校學生的關系
在校學生與學校的關系的定性直接決定了對學校承擔責任的界定。而對于學校與學生之間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法律關系問題,在許多教科書中都普遍認為學校與在校學生是一種監護關系,以至于將在校生在學校的人身傷害問題適用于《民法通則》第133條的規定(1)。實質上,這種觀點是經不起推敲的。第一,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監護的設立方式有兩種,即法定監護和指定監護,法定監護即由法律直接規定監護人。指定監護即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我國民法通則所規定的監護人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近親屬;第二類是近親屬以外的其他關系密切的親屬或朋友;第三類是有關單位和組織,如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民政部門等。很顯然,認為學校是在校學生的法定監護人是沒有法律根據的。第二,民法通則第133條規定的監護人對被監護人的責任是無過錯責任(2),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60條“在幼兒園、學校生活、學習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療的精神病人受到傷害,或者給他人造成損害,單位有過錯的,可以責令單位適當給予賠償”,屬于過錯責任,所以,認為學校與在校生的關系是監護關系是不符合法律精神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覃濤律師,寧波高勝訴率、暢銷律師。浙江大學民商法學碩士研究生,全國律協會員,曾經任職法院,浙江中遠空運法律顧問。多年法律工作經驗,處理過眾多法律糾紛,為當事人挽回大量利益.覃律師法學素養深厚,精涉于負擔行為與處分行為,有著豐富的司法實踐經驗,在刑事辯護、民間借貸、經濟糾紛、婚姻繼承糾紛等方面尤其擅長,深得當事人好評。辦案過程中,覃律師堅持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執業原則,堅持依法辦事,公正維權的執業理念,不放過任何一個案件細節.不遺漏任何一條法律規定.不放棄任何一項當事人的合法利益.深得當事人的認可和支持。覃律師提供各類法律咨詢,法律顧問服務。
涉外婚姻的法律效力如何
2021-03-23公司法股東會決議效力如何規定
2021-01-28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調解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25民事訴訟怎么自己抗訴
2020-11-11偽造房產證來抵押借款是什么罪
2021-02-06行政處罰不交多久被強制執行
2020-12-13托收承付的承付期為多久,結算條件又是怎樣的
2021-01-10合同生效后有異議怎么辦
2020-12-04繼承的方式有哪幾種
2021-02-15私生子繼承權的依據如何
2021-03-02限制出境怎樣解除
2021-01-08夫妻唯一住房可否拍賣
2021-01-18勞動合同的終止在多久辦理社保轉移手續
2020-11-09正式入職和外聘的區別有哪些
2020-11-25自愿加班有加班工資嗎
2020-12-07勞動仲裁輸了可以打幾年
2021-02-25保險公司的除外責任有哪些
2020-12-01綜合意外險包括哪些
2020-12-04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中的保險利益
2020-11-12投保人是否可以不經被保險人同意就變更或解除保險合同
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