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2009年2月25日上午,被告人王某,張某伙同何某攜帶單手鋸、柴刀等工具來到被害人曹-顯的自留山上采伐杉樹十余棵,制成2-4m×12-26cm長的杉原木41根。該41根杉原木分別由何某和張某駕駛農用車裝運,其中何某裝運的24根杉原木當晚被森林公安局查獲,張某所裝運的17根杉原木于同年3月3日由被告人張某和王某運至井岡山銷售。曹-顯發現自己山上杉木被盜伐后便向森林公安局報案。后王某、張某二人外逃,分別在2010年5月與8月份間被公安機關抓獲。在刑事案件審理期間,曹-顯向法院提出要二被告人賠償自己的損失。【分歧】本案被害人是否可以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要求賠償?第一種觀點認為,本案被害人可以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要求賠償。但僅限于物質損失的賠償。第二種觀點認為,本案當中被告人盜伐林木致人損失,應由公安機關追繳回贓物返還失主,不存在賠償問題。第三種觀點認為,本案犯罪所致損失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經過追繳或者退賠仍不能彌補損失,則被害人應向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另行提起民事訴訟。【評析】原文筆者贊同第三種意見。理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七條的規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其中的物質損失應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范圍問題的規定》第一條“因人身權利受到犯罪侵犯而遭受物質損失或者財物被犯罪分子毀壞而遭受物質損失”的規定。本案當中所盜林木屬于贓款贓物,不屬于“被犯罪分子毀壞”的財物。因此,被害人不能向法院提起民事附帶民事訴訟。本案被盜的林木屬于贓款贓物的范疇,對贓款贓物應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財政部〈關于沒收和處理贓款贓物若干問題的暫行規定〉》處理。在實踐當中,公安機關當場查獲盜伐的林木后一般予以發還失主,對于已被犯罪分子銷售的林木則不會再進行處理,被害人一般也不會向法院起訴。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范圍問題的規定》第五條的規定,犯罪分子非法占有、處置被害人財產而使其遭受物質損失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被追繳、退賠的情況,人民法院可以作為量刑情節予以考慮。經過追繳或者退賠仍不能彌補損失,被害人向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另行提起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以受理。在本案當中二被告人銷售了被盜林木,非法處置了被害人曹-顯的財產,因此,當被害人曹-顯被張某和王某已銷售的林木經過追繳后無法追回時候,其遭受的損失才可以另行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賠償。本文筆者不贊同原文筆者的觀點及理由,本文筆者同意原文分歧部分的第一種觀點,認為本案被害人可以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要求賠償,同時亦可另行提起民事訴訟。理由如下:一、森林資源不同于一般財產,具有雙重效用:作為生產、生活資料,它具有經濟價值;作為生態資源,它具有生態價值。盜伐林木的行為,實際上造成了財產關系和生態平衡兩方面的損害后果。《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七條的規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如果是國家財產、集體財產遭受損失的,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本案中,被告人盜伐被害人的林木,使被害人遭受了物質損失,盜伐后的林木屬遭受物質損失后的殘值部分。因此本案中被害人所遭受的物質損失完全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范圍問題的規定》第一條“因財物被犯罪分子毀壞而遭受物質損失”的規定。本案被害人可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同時,如果所盜伐林木是國家、集體所有,法律賦予了檢察機關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權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無效能調解嗎
2021-01-28在醫院突發心梗死了怎么賠償
2020-11-23電話辱罵他人怎么處理
2021-02-27偽造協議合同屬于合同詐騙嗎
2021-01-04公證業務范圍是什么
2021-03-01校園傷害事故分幾類
2021-03-11眾籌和非法集資的區別
2021-02-27留置權消滅的原因怎么規定
2020-12-23申請先予執行該怎么擔保?
2021-02-08治安拘留十天能探望嗎
2020-12-05父母贈予安置房能收回嗎
2020-12-05對冤假錯案怎么處理
2021-01-09什么叫勞務用工合同
2021-01-28勞務分包合同適合什么法律
2020-12-07公司倒閉簽約新公司員工怎么賠償
2020-12-30離職補償金標準含年終獎嗎
2021-01-02實習期間下班后摔倒,誰的責任
2021-01-06終身壽險的保障期限是多久,終身壽險的好處有哪些
2020-12-03保險合同的變更有哪些類型?
2020-11-27人壽險的理賠知識
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