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拆遷糾紛規范
目前,我國房屋拆遷的主要法律規范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以及各地政府自己制定的地方法規,如《北京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實施意見》等。
第一,房屋拆遷須以公共利益需要為前提。
房屋拆遷通常是由于土地或作為私人財產的房屋被征收或征用,以及提前收回土地使用權而發生,法律明確規定,必須以公共利益為前提。
第二,房屋拆遷必須以給予補償為前提。
征收是所有權消滅的一種原因,其最終以所有權人喪失所有權為代價;而征用則是以權利人之使用權的喪失為代價,因此征收和征用在本質上是通過行政權剝奪他人財產權的行為,是一種不公平、不自由的財產流轉行為,因此法律必須對此提供矯正或救濟途徑,通過法律事先強制性規定“給予補償”為救濟方法。
第三,房屋拆遷必須嚴格遵守法律規定的權限和程序。
拆遷以征收或征用為前提,而征收或征用又以公共利益需要和給予補償為前提,在具備公共利益需要和給予補償兩個條件時,就會有征收或征用權的產生。
房屋拆遷糾紛維權
根據當前的房屋拆遷問題,公民應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
一、認真學習相關法律。公民在遇到拆遷時,要熟知涉及的相關法律,這樣才能對拆遷的合法性進行初步判斷,并了解自己應得的補償有多少。很多人認為只要自己不搬家,政府就拿自己沒辦法,這是錯誤的想法。在這里,我明確的告訴大家,如果對補償不滿意不搬家,又不提起法律程序的,相關政府部門或法院有權依法強拆。房子一旦被強拆,就錯過了最好的維權時機。這就是對法律知識欠缺所導致的。
二、保持警惕、理性談判。公民面對被拆遷方時,一定要保持警惕,與他們的交談要做好錄音等收集證據工作。切記保持理智談判的心態,采取自殘、自焚等傷害自己的行為,不僅對提高補償沒有多少幫助,而且這是對自己的嚴重不負責任。
三、請專業拆遷維權律師,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公民一不懂專業拆遷維權法律知識;二不會實踐操作;三是面對強勢的政府和開發商;四是涉及的利益比較大,如果僅靠談判已解決不了問題了,建議盡快請專業拆遷律師全程操作,避免利益損失。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旁聽人員應遵守什么規定
2021-02-16商號權如何救濟
2021-02-12終審判決維持原判怎么執行
2020-12-01無效合同內部分承諾是否有效
2020-11-21沒有登記的不動產抵押合同有效嗎
2020-11-17房屋繼承協議什么時候生效
2020-11-13啥時候提出放棄繼承權
2021-02-23伯父贈與房產給侄兒怎么交稅
2021-02-23人在外地怎么賣房
2021-01-31員工未辦理離職手續勞動關系是否還存續
2021-03-23勞務作業承包關系和雇傭關系的區別
2021-02-09調崗方式有哪些
2020-11-16用人單位能否擅自調崗并降薪
2020-11-30出租人拒絕維修水管,該怎么辦
2020-12-15上傳侵權的網絡視頻由誰擔責
2020-11-21用人單位調動工作地點,勞動者有權拒絕嗎
2021-02-26對方全責保險理賠的原則是什么
2020-12-26自家車被撞 反要賠對方
2021-01-22保險合同簽訂后可以撤銷嗎
2021-03-25保險公司精算師制度問題有哪些
202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