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談判達成協議,巧妙化解時效風險
某業主單位將一辦公樓工程整體交由某建筑集團總承包,該建筑集團又將其中的夜景照明工程分包給某照明工程公司。
分包合同約定,由總包人付給分包人工程款,工程驗收由總包人進行。合同簽訂后,分包人完成了工作內容,但其間,材料進場均由業主方委托的監理單位進行的、中間工程亦是如此;且工程未經過總包方最終驗收。該整體工程于2006年3月完工并已交付業主使用。
在分包工程進行過程中及工程完工后,總包方先后共向分包人支付過3次工程款(尚欠工程款10萬元未付清,經分包人多次索要無果,但索要過程均無有效證據證明),其中最后一次付款時間是2007年3月。但這三次付款均是由第三方代為支付的,且不知何故分包人在收到款后給總包人的發票底根顯示“付款人”并非總包人。2007年12月分包人給總包人去過一封催款函,有人簽收,但地址并非總包人的登記注冊地。
2008年8月,分包人方才找到本律師,委托本律師代理其對總包人提起訴訟。在聽取了分包方當事人有關情況介紹、審閱了相關材料之后,主要發現了以上問題,這些問題中,最核心、最關鍵的問題是訴訟時效問題。在充分分析案情、給當事人明確的訴訟風險提示后,該當事人仍堅持起訴。
于是接受委托,向法院提起訴訟,將總包人告上法庭,要求償還尚欠的工程款,同時,提前作好了針對庭審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的應對準備。
如先期所料,總包人在法庭上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其中,對于三次付款情況就明確表示否認,提出我方已超過訴訟時效。
我方遂不失時機的遞交了調查取證申請,要求法院到業主方調查了解該工程完工及投入使用的時間、業主方證明我方一直以來都在向總包人主張工程款,并且業主單位還在2007年協助我方向總包人催過款等情況。法院接受了該調查取證的申請。
休庭后,根據我方當事人反映的情況,業主單位該工程的有關負責人與總包人關系密切,所以即便法院去調查取證,業主方未必就能夠作出對我方有利的證據。這時,敏銳地察覺到總包人的全權代理人有協商解決的意愿。于是抓住這一時機,運用策略,巧妙與對方談判,最終達成了協議,及時由法院制作調解書結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個人財產損失多少立案
2021-03-03因企業自主進行改制發生爭議法院是否受理
2021-02-07撿來的孩子不能盲目抱養 只有依法辦收養手續
2020-11-28滯納金超過多久強制執行
2020-11-18新手買房時必須注意這些問題
2020-11-10什么叫房地產交易
2020-12-07未轉移所有權的機動車發生事故由誰賠償
2021-03-15法律對保險人答復義務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23旅游意外保險條款之保險合同的構成
2021-01-06推進人身險新型產品信息披露
2021-03-15保險代理人冒用客戶名義騙領借款,保險代理人構成何罪
2021-02-18車借給別人被盜了保險公司賠嗎
2021-02-10保險法對于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的管理是怎樣規定的
2020-11-19投保人應該履行什么義務
2020-12-23不足額保險
2020-12-14長時間空置出讓土地可以轉讓其使用權嗎
2020-12-26土地互換后發生了糾紛還可以要回土地嗎
2020-11-16停產停業損失是給誰的
2021-02-28棚戶區改造與城中村改造拆遷補償都有哪些區別
2020-12-20仲裁確認工作的五個程序步驟
20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