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征用土地補償費分配政策
1、土地補償費歸村集體所有。
村集體作為抽象主體,象征性擁有所屬成員的集體土地所有權,依照法理,在村集體失去其所有土地時,理所當然擁有該土地征用后的所有征地補償費。對該征地補償費的具體處分,《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十九條規定:“涉及村民利益的下列事項,村民委員會必須提請村民會議討論決定,方可辦理:從村集體經濟所得收益的使用。”村集體有權以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的形式,決定征地補償費的分配和使用,村集體可以將該集體收入用于開辦集體企業,發展公益建設,可以分配到各戶,可以分配給被征用承包經營土地的村民。而村集體依法對其所有征地補償款作出的處理,應承認其合法性。若村集體將征地補償費進行分配,則該部分征地補償費權屬依法發生轉移,集體與成員間因分配決議而產生了權利義務關系。
2、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歸地上附著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
用地者在征地中,因其征地致使他人可預得收入的減少,從而造成權益損失,理應對該全部可預得收入予以補償,此補償性質同于經濟上的權利義務平等原理。該處的“他人”指該被征用土地的承包經營者,包括已轉包經營者。村民的該項所得,是其財產損失的金錢補償,故地上附著物、青苗補償費同于村民的其他財產,性質上并不具有其他特殊的含義。實際中,用地者在預算出其三大補償費金額后,將地上附著物、青苗補償費連同其他費用一并支付與村集體,由村集體再行處理。因貨幣所有權隨占有而轉移,此時地上附著物、青苗補償費由村集體占有控制,村民并不擁有該費的所有權,其與村集體形成法律上的債權債務關系,村集體作為享有青苗補償費的村民的債務人,必須將該費返還村民,村民亦可向村集體行使給付請求權。
3、對于安置補償費的歸屬,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26條規定:“需要安置的人員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和使用;由其他單位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安置單位;不需要統一安置的,安置補助費發放給被安置人員個人或征得被安置人員同意后用于支付被安置人員的保險費用。”安置補助費俗稱“勞力安置”,是對具有勞動能力而失去勞動對象的農民的生活安置,具有很強的人身性,但安置補助費的金額多寡、支付標準并不受被征土地多寡因素影響,其標準更多地考慮受安置農民個體因素。
對于這個問題大家看完之后都清楚了吧,對于我們的征地問題全國各個地區標準都是不同的,但是具體的分配都是大同小異,只是金額的變化而已,需要分配的類別沒有什么出入。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歡迎咨詢律霸網專業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保證金的擔保形式有哪些
2020-11-22實現抵押權的前提有哪些
2021-03-22車禍老人因其他病死亡還賠錢嗎
2020-12-19父母包辦婚姻不想辦婚禮合法嗎
2021-03-2180歲能拿多少贍養費
2021-03-14主債權債務合同無效,擔保合同有效嗎
2021-03-07霸王條款是合同欺詐嗎
2020-11-29校園體育運動中的侵權責任歸屬
2020-12-01國企勞務外包是否違規
2021-01-05勞務外包員工解聘補償由誰支付
2021-03-03勞動法辭退員工怎樣賠償
2021-01-09海上運輸保險概述
2021-02-04如何認定保險責任免除條款是不是合理
2021-02-11人身保險的特點是什么
2020-11-12本案中被告保險公司是否承擔賠償責任
2020-11-15為父投保瞞病史 保險公司拒絕理賠獲法院支持
2020-11-30小時工突然受傷當事人應該理賠嗎
2020-11-08司機肇事逃逸保險公司判賠
2021-02-24買保險真的是"越多越好"嗎
2020-12-05土地承包經營權包括哪些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