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事責任犯罪主體是指什么
犯罪主體是指實施危害社會的行為、依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自然人和單位。自然人主體是指達到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單位主體是指實施危害社會行為并依法應負刑事責任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自然人主體是指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某些犯罪除了要求行為人具有這兩個條件外,還必須具有特殊身份。
二、犯罪主體有什么意義
1、定罪意義
犯罪主體是犯罪構成必備的條件之一。任何犯罪都有主體,即任何犯罪都有犯罪行為的實施者和刑事責任的承擔者。犯罪主體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只有具備法律所要求的犯罪主體條件的人,才能構成犯罪并被追究刑事責任。不符合特殊主體條件的人,不能構成特殊主體的犯罪。犯罪條件的具備,是行為人具備犯罪主觀要件的前提,也是對犯罪人適用刑罰目的的基礎。
例如關于刑事責任年齡的規定,關于無刑事責任能力的規定等,對于正確認定犯罪,劃清罪與非罪以及應否追究刑事責任的界限,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
2、量刑意義
在具備犯罪主體要件的同樣情況下,犯罪主體的具體情況也可能不同,而不同的具體情況又影響到刑事責任的大小程度。
例如:我國刑法典第17條第3款規定,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第19條規定,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又如:《刑法》第307條第1款、第2款分別規定了妨害作證罪與幫助毀滅、偽造證據罪,其第3款規定司法工作人員犯前兩款罪的,從重處罰。
這些都說明了犯罪主體的不同對量刑的重要影響。
自然人和單位都可以成為犯罪的主體。我國《刑法》規定,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法律規定為單位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例如刑法規定,非法制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槍支、彈藥、爆炸物罪主體是一般主體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單位。
為他人提供書號出版淫穢書刊罪犯罪主體是什么?
危險物品肇事罪犯罪主體是什么?
拒執罪單位犯罪主體的參考依據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是公產房置換
2021-03-09商標侵權訴訟的證據收集方法
2020-11-30惡意競爭如何處罰
2020-11-28建設工程造價糾紛規范
2021-01-07辦理房產贈與公證錄音錄像嗎
2020-12-26村委集資房發的綠本是什么
2021-01-14公司裁員怎么賠償
2021-01-09勞動監察大隊和勞動局是一回事嗎
2021-02-14因車輛丟失同時起訴停車場和保險公司應當如何處理
2020-12-17無證駕駛時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3-20游客死于“高原反應”保險拒賠
2020-12-21自駕出游的保險怎么辦
2021-03-19按份共有的拆遷怎么賠償
2020-11-24無錫拆遷安置房過戶如何辦理
2020-11-24公租房拆遷怎么補償
2021-01-07光伏拆遷補償應如何應對
2020-12-10國有土地拆遷中獲得拆遷補償方法是什么
2020-12-16農村宅基地征收補償和城市房屋拆遷有哪些不同
2021-01-14征地拆遷時都有哪些維權誤區
2021-03-05常州無證房屋拆遷有何補償
202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