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案例研究”版刊登了亓先生《論債權履行期限與訴訟時效期間的起算》(下稱亓-文)一文,基本案情是:王某于1996年8月10日借給陳某50萬元,并出具借條。2000年3月5日,王某向陳某催還借款,陳某以債權已經超過訴訟時效為由拒不返還。王某于2000年5月8日訴至法院,請求判令陳某返還借款并支付利息。亓-文認為,未約定還款期限的借款條的訴訟時效期間,應從書寫借款條的次日開始計算。筆者認為,其訴訟時效期間應從王某向陳某催還借款而被拒絕的次日開始計算,即2000年3月6日。
訴訟時效期間是指法律規定的,在權利受到侵害后,權利人有權請求國家公力機關給予司法救助的期限。超過法律規定的這一期限,權利人仍未行使權利的,公力機關對其權益不再給予保護(法律規定的具有中止、中斷和延長事由的除外)。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七條之規定,訴訟時效期間從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訴訟時效期間的起算的前提條件,是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的法律事實發生,而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的前提是必須有權利人的權利受到侵害的事實發生。因此,如果沒有權利被侵害的事實發生,更進一步說,如果不具備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的這一前提,訴訟時效期間不開始計算。
在分析亓-文的訴訟時效期間的起算之前,首先要區分“合同履行期限”和“債務履行期限”這兩個概念,二者不能混淆。以借款合同為例,甲借款5萬元給乙,約定借款期限為3年,并約定乙應當在合同到期后7日內返還借款。在此合同中借款期限即“合同履行期限”為3年,而借款合同約定借款人乙履行還款義務的期限即債務履行期限為7日。借款合同的目的就是貸款人將合同的標的物——貨幣之所有權在合同履行期限內(嚴格地說應當為“期間”)交由借款人行使,貸款人將其貨幣交付借款人使用的這一段時間,即為借款合同的合同履行期限。只要借款合同生效,這一合同履行期限就必須客觀存在,這是借款合同成立的必要條件。如果不存在這一期限,借款合同的目的就無法實現,“借款”也就沒有實際意義了。這一期限或者由當事人約定或者由法律規定。如果這一期限由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了,那么在合同履行期限內,貸款人不得行使要求借款人返還借款的請求權,否則即違約;同樣,在合同履行期限內,借款人也享有合法使用借款的權利,亦有權依合同約定抗辯貸款人要求返還借款的請求權。只有在雙方約定的合同履行期限屆滿時,貸款人才享有要求借款人返還借款的請求權,相應地,借款人也有義務履行返還借款的義務。
如果雙方對借款合同期限未作約定的,依據合同法第二百零六條之規定,應當視為不定期借款合同,合同履行期限即借款期限可以由貸款人決定,表現為貸款人實施了要求借款人返還借款的民事行為,從借款合同成立到貸款人要求借款人返還借款之日即為借款合同履行期限;合同履行期限亦可由借款人決定,表現為借款人實施了返還借款的行為,從合同成立到借款人返還借款之時即為借款合同履行期限。一旦貸款人或者借款人實施了上述民事行為之一,借款合同履行期限即確定,這一民事行為的法律后果便是合同履行期限因貸款人要求履行或者借款人實際履行而屆至。因此,借款人在貸款人要求履行時就有義務返還借款,從而返還借款的債務履行期限同時開始計算。惟有此時才涉及到債務履行期限的問題。這又區別以下幾種情況:如果貸款人在請求借款人履行返還借款義務時明確確定了履行義務的期限(但不能低于合同法第二百零六條規定的“合理準備時間”),借款人就應當在這一期間的任何時間內履行債務。如果超過貸款人確定的履行期限而借款人仍未履行的,則權利人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的條件成立,訴訟時效期間開始計算。如果雙方在借款合同中未約定債務履行期限,貸款人也未明確給出債務履行期限的,還應區別兩種情況,一是如果貸款人在要求借款人償還借款時借款人未給予明確的拒絕或未明確答復的,根據合同法第二百零六條之規定,債權人應當給予債務人合理的準備時間。在這一合理的準備時間結束后債務人仍未履行義務的,訴訟時效期間開始計算。另一種情況是貸款人在要求債務人履行義務時,債務人明確表示拒絕的,自債務人明確拒絕行為發生之日起,訴訟時效期間開始計算。
通過以上分析,對于借款合同的訴訟時效期間的起算便形成以下幾種:
(1)雙方在合同中明確約定了借款期限和借款期限屆滿返還借款的期限,如果借款人在返還期限屆滿仍未履行的,自返還期限屆滿之日起開始計算訴訟時效期間。
(2)雙方在合同中明確約定了借款期限但未約定返還借款的期限,如果借款人在借款期限屆滿仍未履行的,自借款期限屆滿之日起開始計算訴訟時效期間。
(3)雙方在合同中未約定借款期限或者約定借款期限不明確,也未約定返還借款的期限,如果貸款人為借款人確定了返還借款期限(不得低于法律規定的必要準備時間),而借款人在貸款人確定的返還期限屆滿仍未履行的,自貸款人確定的返還借款期限屆滿之日起開始計算訴訟時效期間。
(4)雙方在合同中未約定借款期限或者約定借款期限不明確,也未約定返還借款的期限,貸款人亦未確定返還借款期限,而且借款人也未明確拒絕的,如果借款人在法律規定的準備時間屆滿仍未履行的,自法律規定的準備時間屆滿之日起開始計算訴訟時效期間。
(5)雙方在合同中未約定借款期限或者約定借款期限不明確,也未約定返還借款的期限,而且貸款人在催款時未確定返還借款期限,如果借款人在貸款人催款時明確拒絕履行的,自借款人明確拒絕行為發生之日起開始計算訴訟時效期間。
具體到亓-文一案,應當適用上述第(5)項的計算方法,自2000年3月6日開始計算。自1996年8月10日借款合同成立時到2000年3月5日貸款人王某催要借款之日的這一期間應當為雙方的借款合同履行期間,在這一期間內,貸款人王某將其貸款交付借款人陳某合法使用,雙方共同實現了借款合同的目的。2000年3月5日,貸款人王某催促借款人陳某償還借款行為發生,由于借款人陳某在貸款人催款行為發生之日明確拒絕了王某的要求,訴訟時效期間應當從陳某明確拒絕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借款合同與抵押合同誰是主合同
2021-01-31刑事案件律師的收費標準
2020-12-21原產地標記權屬于知識產權嗎
2020-12-10商標駁回復審期限要多久
2021-01-11什么情形一審就終審判決
2020-12-26民工蝸居討薪方法有用嗎,農民工還可以如何合法討薪
2021-02-26如何區分夫妻共同債務和夫妻個人債務
2020-12-21農村非婚生子罰款多少錢
2020-12-04不辦酒席就不算正式結婚嗎
2021-03-20如何正確認識離婚損害賠償制度
2021-02-27國有資產監督機構的職責包括哪些
2020-12-08在偵查階段刑事案件律師代理權限怎么規定
2021-01-08調崗多久后可解除勞動合同
2021-03-04人壽保險的受益人是誰,人壽保險該怎么理賠
2021-02-08綜合意外險和團體意外險哪個好
2021-03-07意外險保障范圍
2021-02-09人身保險合同引發糾紛可否由法院主持調解
2021-02-13交通事故肇事者賠償后保險公司是否適用損害填補原則
2021-03-04投保人的權利義務是怎樣的
2021-01-11探析保險合同之不可抗辯條款
202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