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兼并,是指土地愈來愈集中到少數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農民則越來越多地喪失土地,甚至根本就沒有土地。土地兼并是封建社會中央集權的一個難以治愈的頑疾。大地主為了擁有更多的土地,采用各種卑劣手段,尤其是災年,地主巧取豪奪讓擁有土地的農民變賣自己的土地和房產淪為佃農。
土地兼并發展史
歷代調整治理土地兼并的法令也不少,目的是限制土地兼并,確保自耕農利益,限制大地主利益,以維系封建統治,保證國家穩定的財政收入。較為著名的有:北魏至唐朝前期實行的均田制,宋朝的王*石變法,明朝張*正草擬的一條鞭法,清朝康熙年間的攤人丁入畝制度,民國孫*山提出的節制資本、扶助農工、聯俄聯共三大政策,中共在解放區的土改,國民黨在臺灣的土改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城市實行土地國有制度,在農村實行土地集體所有制度(農業合作化完成之后廢除土改時期的土地私有制度),徹底切斷了土地兼并的源頭,但土地作為資源配置的功能也相應喪失,土地產出效率不高。
改革開放后,實行土地所有權與經營權(使用權)分離的制度,地主階級以房地產商、城中村農民等身份卷土重來,使得沒有土地的城鎮居民極為不滿。房地產市場化改革,房地產業作為支柱產業得到政府大力扶持,一些大型房地產企業兼并的土地數量超過歷朝歷代的大地主大軍閥大官僚,個別企業在全國圈地多達數千平方公里。
土地兼并法律草案
據立陶宛《DELFI》通訊社5月9日報道,立政府通過決議,對收購農業用地行為進行了規定。根據新決議,自然人或法人,與其它關聯法人可共同收購面積不超過300公頃的國有農用土地,但所有關聯方擁有的國有農用土地總面積不得超過500公頃。同時,修正案規定,土地收購方須填報申請單。如收購金額超過15000歐元,則買方須在申請單上注明資金來源。
根據現行法律規定,一個主體可收購不超過500公頃的土地,但并不禁止其再建法人,而新建法人同樣有權購買500公頃土地。新修正案可避免自然人或法人及其組建的法人對農用土地進行大規模兼并,從而保障農用地用于農業目的。
該修正案將提交立議會審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勞動關系是否可以以人身損害賠償
2021-01-10黨紀處分有追訴時效嗎
2021-03-13強制措施期間是否扣除年休假
2021-01-15訴訟離婚糾紛要多久判離
2020-12-20侵權方能否繼續使用商標
2020-11-29留置權與抵押權有什么不同之處
2020-12-16擔保法是如何規定保證人追償權的
2020-11-28婚姻自主權的性質是什么
2021-01-03什么情況不用贍養父親
2021-02-11房產證抵押貸款所需的條件有哪些
2020-11-14采購合同模板是什么
2021-01-03剛簽的勞務派遣合同改簽外包合同合法嗎
2021-03-08勞動調解后用人單位拒不履行怎么辦
2021-03-02可以構成保險人解除保險合同的條件是什么
2021-01-18意外保險哪些人不理賠
2021-03-09失業保險只交了6個月失業可以領嗎
2020-12-03保險公司對牙齒的賠償標準規定
2021-03-03保險公司拒絕理賠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25保險糾紛的處理方式有什么
2021-01-12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
202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