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民法通則》確立了兩種訴訟時效,即一般訴訟時效和特殊訴訟時效。一般訴訟時效為2年。特殊的短期訴訟時效為1年,最長訴訟時效為20年。民間借款糾紛的訴訟時效一般適用2年訴訟時效,但這并不意味著民間借款案件就不適用特殊的訴訟時效期間。民間借款合同時效分無還款期限借款合同和有還款期限借款合同兩種情形,實踐中,未約定還款期限的民間借款合同大量存在,這些糾紛的訴訟時效如果符合《民法通則》第137條規定的要求的,可適用20年的最長訴訟時效,而非2年的一般訴訟時效,否則將對債權人的利益造成損害,有違公平原則。有償還期限的借款合同,借款到期后,借款人沒有返還借款,債權人明知債權已到期而債務人未能償還欠款,權利遭受侵害而不追索的,適用一般訴訟時效制度。無償還期限的民間借款,通常以債權人知道債權被侵害之日起計算20年的訴訟時效。超過訴訟時效的,債務人就可以此為由主張時效抗辯權。
民法通則第137條規定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算,但因其規定過于原則,加上民間借款糾紛本身所具有的特點,導致許多民間借貸案件因時效問題發生爭議。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的立法意圖,對民間借款糾紛訴訟時效的適用,應當堅持作有利于債權人利益的解釋。本案中,雙方未明確約定還款期限,但原、被告實際履行的行為可推定雙方對還款方式做出了新的約定,即同意債務的分期履行。原、被告雙方達成的分期履行還款計劃,是因被告無法一次性還清欠款,原告采取的寬容還款方式。因此,分期還款只是連續的履行期間,基于本案借款合同所產生的訟爭實際上是一個整體還款行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第5條“當事人約定同一債務分期履行的,訴訟時效期間從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的規定,債權人的權利受到侵害應從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開始計算,故本案中整筆借款的還款期限并未超過訴訟時效,仍應受法律保護,這樣處理有利于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也有利于發揮訴訟時效制度的最大價值。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最高額抵押借款合同能否展期
2021-02-12結婚前替對方還房貸離婚怎么辦
2020-12-27中小企業實行股權激勵有什么好處
2021-02-06轉按揭貸款需要交錢嗎
2021-03-20產品質量投訴書怎么寫呢
2020-11-08財產保全錯誤情形探討
2021-03-08輪流撫養孩子后一方不履行怎么辦
2020-12-19合同滯納金標準
2021-03-14業主委員會的概念以及職責是什么
2021-03-20房地產企業取得閑置資金利息怎么處理
2021-03-17住房公積金貸款步驟是怎樣的
2021-01-162020勞動法律關于勞動力外包是怎樣規定的,與派譴的區別
2021-03-23200元意外險賠償標準
2020-12-21保險公司會審查理賠材料的合法性嗎
2021-01-08《人身保險新型產品信息披露管理辦法》有關條文的細則釋義
2021-03-01買保險 律師教你“八招”防忽悠
2020-12-18內部承包合同具備哪些效力
2021-01-31什么叫土地承包經營權人
2020-11-18農戶土地流轉協議怎么寫
2020-12-20法律規定農村責任田能買賣嗎
202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