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權人撤銷權的成立要件
現在一般的見解認為債權人行使撤銷權權利的時候,應具備以下要件:
(1)債務人實施了一定的處分其財產或者權利的行為。表現為放棄到期債權、無償轉讓產以及以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等。
(2)債務人實施的處分行為須發生于債成立之時或之后。認為若債務人實施的處分行為發生于債成立之前,則債務人損害債權人債權的實現的惡意無從談起。
(3)債務人的處分行為已發生法律效力。
(4)債務人的處分行為會對債權人造成損害,即有害債權。
(5)債務人和受讓人主觀上有惡意或過錯。將處分行為分為無償處分行為和有償處分行為。對無償處分行為,采取過錯推定的原則。對于有償處分行為,只有當債務人和第三人雙方在實施行為時都具主觀上的惡意或過失,債權人才得行使撤銷權。而當第三人為善意時,認為撤銷權的行使不利于保護該善意第三人的利益,有違保護善意第三人利益的法律原則;當債務人為善意,第三人為惡意或過失時,屬于第三人侵權,故也不發生債權人行使撤銷權的問題。
債權人撤銷權的時效問題
《合同法》第75條規定:“撤銷權自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1年內行使。自債務人的行為發生之日起5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該撤銷權消滅。”《合同法解釋(一)》第8條規定:“合同法第55條規定的1年,第75條和第104條第二款規定的5年為不變期間,不適用訴訟時效中止、中斷或者延長的規定。”在此,我們會發現兩個難點:一是《合同法》第75條規定的1年是否也是不變期間,第二就是這1年的起算時間。我們有一個疑問就是為什么立法者在《合同法解釋(一)》中沒有把《合同法》75條中的1年規定進去。這樣做是否隱含了,這個1年與合同法第55條中的1年在性質上不一樣。審判實踐中,也存有分歧。有人就認為由于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已明確規定合同法第75條規定的5年期限是不變期間,而未規定該條規定的1年期限是不變期間,因此,該條中的1年期限應當屬于訴訟時效。
在發生債務糾紛時,不論自己是哪一方,都要行使好自己的權利,保障好自己的利益。如果有其他相關問題想要了解,歡迎咨詢律霸網的免費法律咨詢,可以幫助你解答疑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私人強拆別人房屋什么罪
2020-12-29高空拋物入刑了嗎
2020-11-28二十年訴訟時效期間可以延長嗎
2020-12-31夫妻財產贈與時財產歸誰
2020-12-20職務違法一般怎么處理
2020-11-20購房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2-08租房遇到黑中介不退定金怎么辦
2020-12-24北京樓市調控細則15條正式出臺(全文)
2020-12-23租賃期內可以終止勞動合同嗎
2020-12-03終止勞動關系領取失業保險條件
2020-12-31大學生實習期的基本權益有哪些
2021-03-02壽險怎樣購買,購買壽險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30買人壽保險有哪些優勢
2021-02-09意外事故證明怎么寫才有法律效力
2021-01-22出車險后如何處理
2020-12-22人身保險合同的特點
2021-01-09車子沒買保險被撞了怎樣索賠
2020-11-082020最近大棚拆遷補償標準
2020-12-17征地拆遷中,政府沒有進行聽證是違法的嗎
2021-02-15拆遷安置房購置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