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偽造身份證是什么罪名?
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
根據刑法第280條第3款的規定,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的,應當立案。
本罪是行為犯,只要行為人實施了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的行為,原則上就構成犯罪,應當立案追究刑事責任。
二、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與其它罪的界限?
1、罪與非罪的界限
考察某種危害行為是否構成犯罪,要在準確評價其社會危害性基礎上分析是否具備本罪的全部構成特征。對于情節輕微、社會危害性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例如出于個人癖好,模仿真居民身份證制造摹本,并未使之流入社會而僅是個人收藏的;行為認為自己的居民身份證字跡不清,擅自開啟證件聚脂薄膜密封加以深涂的,或認為證件姓名用字有誤,擅自涂改的,不應認為是犯罪。
2、此罪與彼罪
本罪與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罪的界限
居民身份證是公安機關頒發給具有一定資格公民的證件,因而也屬于國家機關的證件的一種,但立法者出于對居民身份證制度的有效管理,單列其為一罪,有利于懲治這類犯罪。二罪的區別表現為:
(1)二罪侵犯的直接客體不同,后罪侵犯的直接客體是國家機關的信譽和正常的管理活動;
(2)二罪的行為手段不同,后罪中除了包括偽造、變造以外,還有"買賣"。因而如果有買賣居民身份證,社會危害性嚴重應予以追究刑事責任的行為,應以后罪論處。
(3)二罪侵犯的對象不同,后罪侵犯的對象是國家機關的公文、證件、印章。
4、本罪與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印章罪的界限
主要表現在:
(1)二罪侵犯的客體不同,后罪侵犯的客體是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的信譽和正常活動。
(2)二罪的行為手段不同,后罪行為手段僅限于偽造一種。
(3)二罪侵犯的對象不同,后罪侵犯的對象是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的印章。
綜合上面所說的,身份證就是屬于個人的身份證件,這種證件一般每人只要有合法的身份都會有此證件,但如果利用不合法的手段去偽造他人的證件而進行實施犯法,那么這種行為就是會得到處罰的,而且我國也是專門為此做了相關的規定,就是為了讓不法分子得到該有的處罰。
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立案標準是什么?
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客觀方面是什么
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判多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立案后多久自動撤案
2020-12-13第二次起訴離婚訴狀
2020-12-14合作關系是否可以有競業限制
2021-01-25用電人不注意安全用電,在合同法上可能面臨什么后果怎么規定
2020-12-10派遣到其他公司員工不同意怎么辦
2020-11-15保密協議如何無效
2021-02-24不同意調崗可以賠償嗎
2021-01-29員工工傷身亡家屬可以申請勞動仲裁嗎
2021-02-15意外傷害保險報銷比例是什么
2021-03-23保險合同是如何構成的
2020-12-10購買境外旅游保險的好處
2020-11-26“賠款收據及權益轉讓書”能否作為保險合同終結的依據
2021-03-07失足墜崖保險賠付嗎
2021-02-03哪些情況投保人需如實告知
2020-12-04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可由哪些主體承包經營?
2021-02-28集體土地流轉如何登記
2020-11-10拆遷補償協議書戶員沒簽字有什么后果
2021-02-132020養殖場拆遷補償標準是什么
2020-12-26黑龍江黑河動遷農民怎么補償
2021-03-13北京市集體土地拆遷補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