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法規定犯罪預備判實刑嗎?
犯罪預備也有可能判實刑,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犯罪預備的成立條件有:
1、行為人主觀上具有犯罪的故意。
2、行為人已經為實施犯罪進行了準備活動。這種準備活動在法律上主要規定為兩種情況:
一是為實施犯罪準備工具和物品的行為。準備的工具和物品包括用以殺傷、威脅被害人的各類兇器物品;用以偽造貨幣、票證、文印的各類器具材料;用以掩護犯罪活動、排除障礙物、銷毀罪證的各類工具物品等。準備工具和物品的手段、方法也各不相同,主要有制造、修理、改裝、購買、借用、騙取、竊取等。
二是為達到犯罪目的創造條件的行為,主要指準備工具以外的其他創造條件的行為。如為實施犯罪,事先察看犯罪現場、選擇犯罪時機、探聽被害人行蹤、演習犯罪手段和技巧、擬定犯罪實施計劃、尋找犯罪同伙等等。
二、一審刑事案件審理時間一般是多久?
一審法院的正常審理期限(一般為2個月,至遲不超過3個月,特殊情況例外)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二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后二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三個月。對于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上一級人民法院批準,可以延長三個月;因特殊情況還需要延長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準。”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六條規定:“下列案件在本法第一百五十四條規定的期限屆滿不能偵查終結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批準或者決定,可以延長二個月:
(一)交通十分不便的邊遠地區的重大復雜案件;
(二)重大的犯罪集團案件;
(三)流竄作案的重大復雜案件;
(四)犯罪涉及面廣,取證困難的重大復雜案件。”
根據上述規定,人民法院審理一審案件常見的審限應當在三至六個月。
可見,如果犯罪嫌疑人被認定為是犯罪預備階段,沒有造成任何實際損壞的情況下是可能不會被判實刑的。但最終會不會被判實刑,這要由司法機關根據當時的情況進行認定,畢竟法律上也并沒有規定,只要是犯罪預備階段就絕對不能被判處實刑。
犯罪預備的特征包括哪些
刑法中犯罪預備屬于犯罪嗎?
犯罪預備量刑處罰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處罰可以調解嗎
2021-03-15違紀案件有追訴時效嗎
2021-02-07公司注銷合同如何廢除
2021-03-16我國目前允許同性進行婚姻登記嗎
2021-01-09法人對其財產享有哪些權利
2021-01-04交通事故鑒定費和訴訟費還誰承擔
2020-12-06自愿離婚協議書格式是怎樣的
2021-01-19如何打專利官司
2021-02-07黑龍江省農村宅基地面積標準是多少
2021-02-25人壽保險理賠程序是怎樣的
2020-12-03家庭財產保險的現狀如何
2020-12-02失地保險一次性繳費標準
2021-01-03車輛刮擦到別人的車保險理賠流程
2021-01-01精神病人墜入水井溺亡 保險公司須賠錢
2020-12-05保險合同是要式合同嗎
2020-11-24什么情形保險公司不予理賠
2021-03-06保險合同簽訂要經過哪些階段
2020-12-23保險合同的當事人有哪些
2021-02-04股權轉讓與土地轉讓有哪些差異
2020-11-08土地出讓金的適用范圍有哪些
20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