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國家刑法規定的都是一些關于犯罪行為的處罰規定,當然我們國家法院進行判決的時候,主要是存在著兩個方面的判決,第一個是定罪,第二個是量刑方面,現實中也存在著當庭認罪的情況,很多人都想要了解一下,當庭認罪的司法解釋相關規定是什么?
一、當庭認罪的司法解釋相關規定是什么?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部關于適用普通程序審理被告人認罪案件的若干意見》
第九條 人民法院對自愿認罪的被告人,酌情予以從輕處罰。
《最高人民法院量刑指導意見》
7、對于當庭自愿認罪的,根據犯罪的性質、罪行的輕重、認罪程度以及悔罪表現等情況,可以減少基準刑的10%以下,依法認定自首、坦白的除外。
所謂當庭認罪,指犯罪嫌疑人當庭自愿承認被指控的犯罪。對此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認罪須在當庭。當庭自愿認罪與其他量刑情節不同,其主要來源程序法。由于被告人當庭自愿認罪簡化了法庭審理的程序,提高了訴訟效率,節約了司法資源,因此可以對被告人從輕處罰。需要注意的是,被告人在偵查階段、審查起訴階段不認罪而當庭認罪的不影響對該量刑情節的適用。犯罪嫌疑人當庭不認罪,庭審結束后自愿認罪的由于沒有簡化審理程序、節約司法資源,一般不能認定當庭自愿認罪。
第二,認罪的程度只要求犯罪嫌疑人承認被指控的基本犯罪事實。
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犯罪嫌疑人一般不好非常準確地記住案發的詳細經過,有的甚至會對鑒定結論等證據提出異議,但只要能夠對指控的犯罪后果、手段、對象等基本事實沒有異議,就不會影響對此的認定。
第叁,認罪的內容只要犯罪嫌疑人承認指控的事實,不要求承認指控的罪名。
二、影響量刑的酌定情形有哪些
一是被害人過錯。
什么是被害人過錯,學界說法不一,實踐中爭論不止。但“事出有因”是民眾的一貫認識,只是這個“因”應當具有刑法上的評價意義。這個“因”應當是指在刑事案件的發生及過程中,基于被害人對犯罪人之間的相互關系,被害人的行為表現對刑事案件的發生或惡化所起的負面作用。
二是激情犯罪。
所謂激情犯罪,是指人在某種外界因素刺激下,因心理失衡而在瞬間實施的違法犯罪行為。司法實踐中經常出現被告人實施犯罪以后極度的后悔,有的甚至不相信是自己所為;還有的人犯罪后其家人、朋友、同事根本不相信犯罪行為是被告人所為。而這些犯罪的行為往往是在被告人爆發式的、強烈的情緒狀態下所實施的。其犯罪過程具有時間短暫,迅勐激烈、難以控制的特點。
三是真誠悔罪。
悔罪被告犯罪后所表現出來的一種主觀心態,這種主觀心態無疑是正面和積極的。這種主觀心態客觀上反映了被告人的人身危險性和主觀惡性,而行為人將來實施犯罪行為的可能性(人身危險性)和對自己行為及社會危害性所抱的心理態度(主觀惡性)將在法官量刑起到重要作用。
四是犯罪動機。
人的行動總是為了滿足某種需要而進行的。引起和推動個體去從事某種犯罪活動以滿足一些不合理需要的意念和愿望,就是犯罪動機。任何犯罪行為都是由犯罪動機所驅使的。因此,所謂犯罪動機,就是指刺激犯罪人實施犯罪行為以達到犯罪目的的內心沖動或者內心起因。
五是犯罪手段。
犯罪人實施犯罪都是通過一定的犯罪行為將其主觀方面的犯罪意圖表現出來,方法和手段的不同,不僅造成的實際危害結果可能不同,體現出來的犯罪分子的主觀惡性和人身危險性也不盡相同。有些犯罪刑法將一定的犯罪方式和手段規定為犯罪的構成要件,犯罪的手段首先應在犯罪構成的要件內進行考量,而在刑法中沒有將犯罪手段規定為犯罪構成要件的情況下,犯罪手段的具體差別雖然不影響定罪,卻是量刑時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
小編在這里給大家介紹了當庭認罪的司法解釋的具體內容,如果當庭認罪的話,那么可以是從寬處理的,其次就是,也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了一下,我們國家進行運行的一些影響因素的內容包括哪些。
在我國關于拒不認罪是什么意思
在我國嫌疑人拒不認罪如何訊問
法庭拒不認罪的話會怎么處置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公文種類包括哪些
2020-11-29求職者對試用期有哪些誤區
2021-03-20勞資糾紛有什么特點
2021-01-18專利權人是單位還是發明人有什么界定
2020-11-30質押物不足以清償財產怎么辦
2021-01-05嫖娼未遂怎么處罰
2020-12-20廉租住房申請書怎么寫
2020-11-21妻子不擇手段制造離婚證據
2021-03-24撫恤金就是工亡賠償嗎
2020-11-15啥時候提出放棄繼承權
2021-02-23伯父贈與房產給侄兒怎么交稅
2021-02-23房地產開發流程及五證是什么
2020-12-29簽訂集體勞動合同的程序是什么
2021-01-02勞動法關于加班規定怎么規定
2021-01-06如何理解定期壽險
2021-01-14不可抗辯條款的期限是多久
2021-02-05司法鑒定費用保險公司該承擔嗎
2021-03-14保險利益的確立條件有哪些
2020-11-09保險受益人的變更有沒有期限要求
2021-02-07怎樣選擇保險公司和保險代理人
202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