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發生后,受害人除了要求法院作出判決外,還會主張民事賠償,可以在法院審理的時候提出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有時候,犯罪嫌疑人會主動承擔賠償,對受害人造成的損失給予物質賠償。那么,刑事案件賠償錢算不算認罪態度良好?下面我們來看看小編給出的分析。
一、刑事案件賠償錢算不算認罪態度良好?
《刑法》第61條規定:“對犯罪分子決定刑罰的時候,應當根據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情節和對于社會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判處。”
《刑法》第63條第2款規定:“犯罪分子雖然不具有本法規定的減輕處罰情節,但是根據案件的特殊情況,經最高人民法院核準,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
《刑法》第67條規定:“對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 ...犯罪嫌疑人雖不具有前兩款規定的自首情節,但是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從輕處罰;因其如實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別嚴重后果發生的,可以減輕處罰。”
《刑法》第68條規定:“犯罪分子有揭發他人犯罪行為,查證屬實的,或者提供重要線索,從而得以偵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現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有重大立功表現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現的,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二、認罪態度的判斷標準是什么?
1、“好”的基本標準:
(1)行為事實上:愿意坦白交代,交待問題主動、徹底;
(2)行為價值上:能夠深刻認識到自己行為的社會危害性,有悔恨表示;
(3)認罪服法。
2、“一般”的基本標準:
(1)行為事實上:坦白交待時瞻前顧后、顧慮較重,或交代不徹底,有投機心理;
(2)行為價值上:對自己的行為性質認識不清。
3、“差”的基本標準:
(1)行為事實上:不愿交代問題,進行消極對抗,對所實施行為進行狡辯,抗拒拘捕或抗拒交代等;
(2)行為價值上:對行為社會危害性基本無認識,價值觀扭曲,價值判斷存在很大的偏執性,對訊問、審判等工作表現出明顯不滿和敵對情緒。
通過上文,小編分析了刑事案件賠償錢算不算認罪態度良好這個問題。一般來說,法院考慮犯罪嫌疑人認罪態度,是從其主觀認罪悔罪方面,對于積極賠償的,的確可以考慮從輕處罰,但是并不一定表示認罪態度良好。從司法實踐來看,當事人主動賠償的,一般會伴著認罪態度好。
盜竊拒不認罪的認定后果是什么?
法庭拒不認罪的話會怎么處置
在我國關于拒不認罪是什么意思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協商代表參加集體協商能按照曠工處理嗎?
2020-12-312020年輕傷害的賠償有哪些
2021-02-20乘坐客車行李丟失可否向承運方索賠
2021-01-12跟老公做財產公證有效嗎
2021-03-09商賬追收具體流程有哪些
2020-12-22擔保人被強制執行后如何追償
2020-11-28集體土地使用權租賃合同范本是怎么樣的
2021-02-05車禍臉上二級傷殘賠多少錢
2020-11-19虛構事實的合同有效嗎
2021-03-10如何對倉儲物進行入庫驗收
2020-12-15合同擔保方式有哪些
2021-01-04煤礦辭退體檢嗎
2021-02-20承攬合同和勞務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1-01-20女職工權益保護專項集體合同
2020-12-19外貿合同怎么認定簽字效力
2021-01-31簽訂水路貨物運輸合同應掌握哪些知識
2020-12-10投保人的權利與義務是什么
2020-12-26保險公司行使合同解除權后還能追償賠償金嗎
2021-02-22人身保險合同代簽效力
2021-02-20保險拒賠引真空地帶爭議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