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醫療損害糾紛賠償案件訴訟時效期間的起算點問題,我國《民法通則》和《民通意見》對于人身損害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均作出了規定,對由醫療行為不當引起的人身損害賠償應該適用其規定,但因沒有對相關法律的明確解釋,在司法實務中,如何理解和準確界定“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利被侵害之日”存在難以操作和準確把握的問題。由于醫患關系的特殊性,這些規定存在著不能有效保護患者利益的情況。
《民法通則》第137條規定,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
在醫療侵權糾紛中,訴訟時效期間的起算時間尤其重要。是依“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還是依“明知有損害及賠償義務人”一般不至成為問題,因為患者會直接體會到醫療活動給自己造成的身體痛苦,也知道賠償義務人就是給其造成損害的醫生或醫院。一般而言,患者受到醫療損害會馬上與醫方進行交涉。因此,應從患者向醫方第一次交涉的時間起計算訴訟時效期間,此后的1年中如果患者方未向醫方請求損害賠償,則患者方的請求權因時效經過而消滅。我們認為,在侵權賠償案件中的“知道”或“應當知道”應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一知道被侵害的事實,其二知道被誰侵害。訴訟時效期間的起算應當滿足以上兩項,人民法院應當以以上兩項標準來判斷此案的訴訟時效期間是否超過。首先,對于知道被侵害的判斷應當從主客觀兩個方面結合進行分析,被侵害之日,一種客觀存在的侵權事實的發生時間,但權利人是否知道這一時間點應結合患者及案件的實際情況分析。我們知道,醫療侵權發生之后,其損害后果未必在短期內顯現,而是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和潛伏性,有的長達幾年甚至幾十年,要求一個普通人在損害后果尚未顯現的情況下就主張權利是不符合常理的。其次,即使損害后果已經發生并為權利人所知曉,亦不能簡單地將損害發生日作為訴訟時效的起算點,因為醫學知識是十分專業的,不是非專業的普通人所能掌握的,醫療損害案件中損害后果是否為醫療活動所致,醫療行為與發生的損害后果是否具備因果關系并不能為普通患者所迅速感知,只有知道被誰侵害才能確定侵權人從而進行進一步權利的主張,權利人的權利被侵害后不知道因誰所致,則訴訟時效期間應自查清侵權人之日起計算。
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比如患者對醫療損害發生的時間并不知道,而是做了醫學檢查之后,檢查結果提示有損害的發生,損害結果發生的時間如何計算呢?如前所述,醫療活動是一項專業性極強的科學活動,其專業知識不被一般的普通患者所掌握,所以損害后果客觀產生之日并不能作為訴訟時效的起算點。只有在通過醫學檢查后,發現了損害后果的產生并確定醫療行為與損害后果的產生有著直接的因果關系時,才能開始訴訟時效期間的起算。
我國法律規定醫療訴訟時效起點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希望能夠對大家帶來幫助。如還有其他疑問,歡迎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高空拋物入刑了嗎
2020-11-28專利轉讓過程中合同須約定的事項有哪些
2021-02-25不服交通事故認定,能否提起訴訟
2020-12-29房屋遺產繼承公證費用怎么算
2021-02-272021孩子上體育課受傷誰來賠
2020-12-24一般合同糾紛時效為幾年
2020-12-09超越代理權的行為有哪些
2021-02-23雇傭關系因疾病死亡怎么辦
2021-01-14學生牙齒跌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15抵押物有哪些種類
2021-01-08勞動辦不處理問題怎么辦
2020-12-181年合同幾個月實習期
2021-01-25產品責任險能否強制執行
2020-11-16保險合同保證義務的執行主體是誰
2020-11-23保險合同變更的類型
2021-02-06車上責任險條款
2021-01-23保險人能否因保險標的物轉讓未批改而拒賠
2020-12-25超出駕證允許范圍駕車發生事故,保險公司能否向司機追償
2020-11-24出車禍保險公司怎么賠償
2020-11-20保險理賠后訴訟風險出現的原因是是什么
202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