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醫療損害糾紛賠償案件訴訟時效期間的起算點問題,我國《民法通則》和《民通意見》對于人身損害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均作出了規定,對由醫療行為不當引起的人身損害賠償應該適用其規定,但因沒有對相關法律的明確解釋,在司法實務中,如何理解和準確界定“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利被侵害之日”存在難以操作和準確把握的問題。由于醫患關系的特殊性,這些規定存在著不能有效保護患者利益的情況。
《民法通則》第137條規定,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
在醫療侵權糾紛中,訴訟時效期間的起算時間尤其重要。是依“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還是依“明知有損害及賠償義務人”一般不至成為問題,因為患者會直接體會到醫療活動給自己造成的身體痛苦,也知道賠償義務人就是給其造成損害的醫生或醫院。一般而言,患者受到醫療損害會馬上與醫方進行交涉。因此,應從患者向醫方第一次交涉的時間起計算訴訟時效期間,此后的1年中如果患者方未向醫方請求損害賠償,則患者方的請求權因時效經過而消滅。我們認為,在侵權賠償案件中的“知道”或“應當知道”應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一知道被侵害的事實,其二知道被誰侵害。訴訟時效期間的起算應當滿足以上兩項,人民法院應當以以上兩項標準來判斷此案的訴訟時效期間是否超過。首先,對于知道被侵害的判斷應當從主客觀兩個方面結合進行分析,被侵害之日,一種客觀存在的侵權事實的發生時間,但權利人是否知道這一時間點應結合患者及案件的實際情況分析。我們知道,醫療侵權發生之后,其損害后果未必在短期內顯現,而是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和潛伏性,有的長達幾年甚至幾十年,要求一個普通人在損害后果尚未顯現的情況下就主張權利是不符合常理的。其次,即使損害后果已經發生并為權利人所知曉,亦不能簡單地將損害發生日作為訴訟時效的起算點,因為醫學知識是十分專業的,不是非專業的普通人所能掌握的,醫療損害案件中損害后果是否為醫療活動所致,醫療行為與發生的損害后果是否具備因果關系并不能為普通患者所迅速感知,只有知道被誰侵害才能確定侵權人從而進行進一步權利的主張,權利人的權利被侵害后不知道因誰所致,則訴訟時效期間應自查清侵權人之日起計算。
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比如患者對醫療損害發生的時間并不知道,而是做了醫學檢查之后,檢查結果提示有損害的發生,損害結果發生的時間如何計算呢?如前所述,醫療活動是一項專業性極強的科學活動,其專業知識不被一般的普通患者所掌握,所以損害后果客觀產生之日并不能作為訴訟時效的起算點。只有在通過醫學檢查后,發現了損害后果的產生并確定醫療行為與損害后果的產生有著直接的因果關系時,才能開始訴訟時效期間的起算。
我國法律規定醫療訴訟時效起點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希望能夠對大家帶來幫助。如還有其他疑問,歡迎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解約定金解除合同的時間
2020-12-22債權受讓人是什么意思
2020-11-21非法運輸煙花爆竹的要坐牢嗎
2021-03-21合伙協議的內容包含哪些
2021-01-08交通事故賠償強制執行期限
2020-11-09公證遺囑怎么寫
2020-12-05拆遷賠償房產能否抵押貸款
2020-12-28擔保責任期限中止的規定
2021-02-24什么時候要簽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2020-12-01入職3個月無故被開除賠償金怎么算
2020-11-08如何把調崗做到合法合理
2021-02-25轉正后辭退員工是否給賠償
2020-12-16勞動糾紛中是否采取一裁終局
2020-12-15了解人壽保險的訴訟時效和免責事由
2021-02-13再保險是如何分類的
2020-12-03簽訂房屋保險合同應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2020-11-23一起保證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2-12無駕照發生保險公司應否賠償
2021-01-25司機涉嫌犯罪保險公司能否拒賠
2021-02-08保險上當后如何維權
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