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首的成立要求“自動投案”,否則不能認定。實踐中,關于如何認定自首“自動投案”,理解不統一。針對這種局面,相關司法解釋做出了規定。那么,投案自首的認定是怎樣的?刑事訴訟中,有的律師也會為被告人進行投案自首的辯護,那這個自首的法律后果是什么?本文馬上為你解答這兩個問題。
一、投案自首的認定是怎樣的
根據自首制度的立法精神與有關司法解釋,下列情形也應視為自動投案:
1、犯罪嫌疑人向所在單位、城鄉基層組織或者其他有關負責人員投案的;
2、犯罪嫌疑人因病、傷或者為了減輕犯罪后果委托他人先代為投案的,或者先以信、電投案的;
3、罪行尚未被司法機關發覺,僅因形跡可疑,被有關組織查詢或者司法機關盤問、教育后,主動交代自己的罪行的;
4、犯罪后逃跑,在通緝、追捕的過程中,主動投案的;
5、經查實犯罪嫌疑人確已準備投案,或者正在投案途中,被司法機關捕獲的;
6、并非出于犯罪嫌疑人主動,而是經親友規勸、陪同投案的;
7、司法機關通知犯罪嫌疑人的親友,或者親友主動報案后,將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的。
二、自首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我國刑法規定,對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據此,對于自首的犯罪人應分不同情況區別處理:
1、犯罪以后自首的,無論罪行輕重,均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如果犯罪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
2、犯罪以后自首的,只是“可以”從輕處罰,不是“應當”從輕處罰。
3、一人犯數罪時,犯罪人僅對其中部分犯罪自首的,自首的上述法律效果只適用于已自首的犯罪,對于沒有自首的犯罪,不得以自首為由從輕處罰。
4、二人以上共同犯罪時,自首的法律效果只適用于自首的共犯人,不能適用于沒有自首的其他共犯人。
上文中,小編已經就投案自首的認定作出了詳細介紹。值得注意的是,犯罪人的投案動機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是出于真心悔悟,有的是為了爭取寬大處理,有的是因為親友勸說,有的是由于潛逃后生活所迫。自動投案意味著犯罪人自己主動投案,但任何投案都必然基于一定的原因,不要將引起犯罪人投案的原因看成是犯罪人被迫的結果,從而否認投案的自動性。
自首后一定會減輕處罰嗎?
自首的量刑標準是什么
自首司法解釋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無限責任和無限連帶責任的區別
2021-02-13房屋贈與合同用公證嗎
2021-03-24執行排除妨害糾紛有哪些難點
2021-01-13新交通法規之實習期間上高速的規定是什么
2020-12-28怎樣選擇交通意外險
2020-12-17妻子代簽的名這份人身保險合同有效嗎
2021-01-15保險合同不足額投保賠償糾紛案
2021-03-24化名保單有沒有效
2021-01-12快速理賠定損金額不夠怎么辦,流程怎么走
2020-12-01保險委托代理合同范本
2021-03-08“三來一補”項目保險
2020-11-12利差益
2021-01-17劃撥土地與出讓土地可以辦證嗎
2020-12-10贈予和買賣都要交土地出讓金嗎
2021-01-03征地拆遷補償協議是否屬于個人隱私
2021-02-01賓館拆遷補償不合理應該怎么辦
2020-11-24外嫁女、外來媳婦應不應該得到拆遷補償
2020-11-11公租房拆遷時,同住人如何認定
2021-01-03拆遷房房產證改名字嗎
2020-12-31集體土地房屋拆遷補償及補助費標準有哪些規定
2021-01-23